中国广播网首页

一键登录

中广网首页  |  快讯  |  评论  |  国内  |  国际  |  军事  |  财经  |  视频   |  图片  |  科技   |  娱乐  |  体育  |  社区   |  教育  |  女性  |  旅游  |  汽车

天下财经 > 正文

郑新立:新一轮"大部制"改革重点应转变政府职能

2013-02-24 12:00  来源:中国广播网我要评论 

  中广网北京2月24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十八届二中全会即将召开,新一轮“大部制改革”呼之欲出。所谓的“大部制”,又叫大部门体制,是指对职能相同或者相近的政府机构进行整合归并,以减少机构重叠、职责交叉,从而提高政府效能。不少人期待,“大部制改革”,不是部门数量的简单加减,而是政府职能的转变而、权力运行的约束。那么,相比起上一轮“大部制改革”,本轮改革有哪些亮点?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对此做独家点评。

  郑新立: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来“大部制”改革,十八大报告也进一步提出这个要求。政府部门机构的设置是一个形式,本质上它是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转变政府职能,真正把管理职能集中到宏观调控、市场监管、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上面来,这是改革的本质。

  从最近几年来看,在食品监管、改善民生以及交通运输这些方面,强化政府的职能来进行监管。另外我们把航空、铁路、公路、航运、水运、管道这五大运输方式整合起来,建立起一个综合运输体系,这方面要求也比较强烈。

  这次改革我想不太可能再进行大的部门的合并,因为上一次改革已经撤销了许多部门,也合并了许多部门,所以这一次改革我觉得应当把重点放在转变政府职能上。

  有学者建言,政府重新成立一个,类似于过去的国家体改委的实体性改革协调机构,牵头推进经济体制改革。郑新立对这个观点持赞同意见。

  郑新立:1993年我们召开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建立市场经济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十六届三中全会我们做出了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改革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总体来看,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到基本框架的形成到现在已经经历了20年了,需要建立一个能够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体制机制。另外,改善民生也需要进行各个方面的配套改革,比如说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住房制度的改革,这些重大的改革如果没有一个独立的、综合性的协调机构,就很难制定出一个科学的、周密的方案,并且能够一发一发的推动改革的实行。

  事先证明,依靠各个部门来进行部门的改革是不成功的,因为部门有一定的局限性,必须把部门的改革放在国民经济全局中间来研究,所以现在建立一个改革的综合协调机构是必要的。

  评论员简介

  郑新立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经济学硕士,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曾在原中共中央书记处研究室、国家信息中心、国家计委工作,曾任国家计委政策研究室主任、副秘书长、新闻发言人,2009年5月前任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多次参加中共中央全会、《政府工作报告》和“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规(计)划的起草工作。长期从事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研究,在计划和投资体制改革、宏观经济调控、中长期发展政策等领域,都有较深的研究和独到见解。

  1978年8月-1981年8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工业经济专业获经济学硕士。1981年8月-1987年12月在中共中央书记处研究室经济组任处级调研员、副组长。1987年12月 -1990年7月在国家信息中心任副总经济师。1990年7月-2000年6月任国家计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主任,计委新闻发言人、副秘书长。2000年 6月至2009年4月,任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

版权说明: 转载须经版权人授权并注明来源。联系电话:010-58607240

编辑:杨雁霞

央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