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基金观察》,记者刘思强专访国寿安保基金基金经理李康,本期主题:震荡行情中的ETF策略与选择。

 

  刘思强:我们来聊聊在市场波动行情中ETF投资策略与选择。首先来说说ETF的相对优势有哪些?

 

  李康:ETF相比于主动管理型基金和传统的指数基金,还是有一些优势的。一方面是费率比主动管理基金要低一些,还可以直接在场内做交易,交易便捷性也比较高。它不像主动型基金产品申购一定要按照当天收盘之后的净值来做,而是在盘中就可以做交易,可以更及时地把握投资时机。

  另一方面,ETF基金本身透明度更高,交易成本也略低,很多投资者更青睐选择ETF来参与二级市场的投资。

 

  刘思强:近期市场波动比较大,在指数震荡过程中,ETF投资的节奏怎么来把握?

 

  李康:从把握投资节奏的角度来说,首先要看投资者对市场方向的判断。如果对整个市场的判断有一定担忧,认为大概率是持续震荡的行情,可以采用分批建仓的方式来投资。

  因为当投资者看到行情短期快速下跌时,可能投资成本与前一两天相比要低很多,不建仓反而错过机会,那么,可以考虑以分批建仓方式介入。如果对后市的判断不那么确定,可以先建一部分仓,之后再视市场情况追加或者赎回。这种分批的方式,对于控制建仓的成本是比较有利的,而且每次动用的资金量相比于一次性投资要小很多。此外,还可以通过定投的方式来参与ETF基金的投资。

 

  刘思强:那么,ETF基金的买入时机和投资者的收入预期之间有怎样的内在逻辑呢?

 

  李康:总体来说,我们的投资都要有一个收益预期。这个收益预期需要和我们的投资时间做到一定程度的匹配。从长周期来看,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A股市场长期一定是向上的态势。这样来看,投资者如果真正能做到长线投资、长钱投资,那么,在任何时点进入市场,都是有可能获得比较不错的收益的。

  但实际情况是,通常投资者还是会设定一个投资期限,这样就需要比较关注市场中短期的表现,而不是看到未来五年、十年的表现或预期。所以,即便我们不建议大家择时,但这确实是很多投资人绕不开的问题。那么对于股票市场的投资而言,要获得不错的收益,我们就应该关注入场的时点。入场的时点控制得越好,中短期获得收益的概率就会越大。从现在这个时间来说,整个市场其实还是有不小幅度的下跌,如果投资者想要参与,目前可以作为一个建仓的起始点。

 

  刘思强:从当前的时点介入投资ETF的话,投资者在新基金和老基金之间的选择、切换要遵循哪些原则呢?怎样才能更好地平抑市场的波动?

 

  李康:对于基金经理来说,多数人投资风格是稳定而且持续的,他们有自己的投资和研究框架。体现在投资过程中,一般投资风格包括持仓比例、股票选择,往往都是有一定连贯性的。

  所以,如果选择同一个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实际上不会有太大的风格偏差,尤其是对于主动管理型的基金来说,选择新基金或者老基金从长期走势看,差别不会太大。但是,新基金和老基金有个区别在于,新基金成立的时候都有一段时间的建仓期,通常是半年左右。在这个建仓期间,基金经理对于基金仓位的把控幅度、调整空间会更大,对于投资节奏的把握,可能会更加灵活,相对来说可以选择更加合理的点位进行买卖操作。所以,建仓期新基金占有相对优势,因为毕竟老基金要满足某些特定仓位的限制。从基金合同的限定要求看,老基金在这方面限制相对就比较少。基于上述因素,我们还是要结合市场趋势进行判断。也就是说,如果你认为市场存在下行风险,那么相对来说新基金、权益类基金优势会比较明显;如果对于未来市场是整体向上的判断,选择仓位比较足的老基金,胜率稍微大一些。归根结底,新基金和老基金的差别更多还是在仓位上。所以,我认为在市场波动较大的趋势下,更偏向新基金;在市场明确趋势性上涨的行情下,老基金可能会有更多的优势。

 

  风险提示: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或承诺。如需购买相关基金产品,请您关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相关规定、提前做好风险测评,并根据您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购买与之相匹配的风险等级的基金产品。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投资人应当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和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的区别。定期定额投资是引导投资人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但是定期定额投资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人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

  《基金观察》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交易实况》栏目特设的投资专栏。对基金业内专业人士进行深度访谈,聚焦资本市场,分析市场热点,帮助投资者把握投资机会。周一至周五交易日,经济之声10:30播出。

  李康,理学博士,十年证券从业经历,主要从事量化和指数投资相关工作。历任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量化研究经理,长盛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量化研究员,国寿安保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基金经理。

  刘思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交易实况》专栏编辑、记者;《基金观察》制作人、财经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