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易说】A股上市公司的造假套路(第三篇)

2017-12-20 10:21:00来源:央广网

  在A股市场上,对于财务造假的公司,没有投资者不恨的。

  财务造假不仅对上市公司的股东和投资人在投资决策时带来风险和隐患,还对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也会造成了企业信用危机。

  危害这么多,为什么在A股市场上还有那么多的上市公司敢铤而走险呢?现在一个众所周知的原因,就是违法成本太低了,不足以起到震慑作用。

  回顾一下历史,之前的南纺股份、海联讯、万福生科、云投生态都涉及造假上市,不考虑上市后的其他融资情况,其首发募集金额均远远高于行政处罚。从这一层面上来看,造假受到的行政处罚远远小于违法所得。而企业上市后又可通过定向增发、配股等再融资,继续利用资本市场“圈钱”。

  从更深层次的角度看,财务造假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我国立法缺失、执法不足的现状,由此导致监管效力严重削弱、处罚力度明显达不到“杀一儆百”的效果。

  追溯根源,这与我国相关法律的制定以及制度设计有关。与成熟的资本市场相比较,我国更重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打击财务造假更多的是为了维护基本的市场秩序,而成熟的海外资本市场更重视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可以由投资者发起的巨额民事赔偿诉讼,足以形成遏制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效力。

  以美国为例,其证券市场始终坚持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并重。此外,美国《证券法》、《证券交易法》、《联邦民事诉讼法》、《私人证券诉讼修改法》、《证券诉讼统一标准法》等都赋予了投资者集体诉讼和股东代表诉讼权利。

  在美国安然公司的欺诈事件中,不仅安然公司倒闭,公司高管被起诉并被判以重刑,而且承担安然公司外部审计工作的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安达信也因此关门。其中,安然公司前首席执行官杰弗里·斯基林还被判入狱24年零4个月,承担上亿美元的财产追偿。

  我国资本市场起步较晚,目前正处于不断完善的阶段。尽管相关部门针对企业上市初、上市后不同阶段的财务状况建立了相应的配套监管机制,进行严格把关,近两年监管的力度也在不断的加强,但还是有不少企业存在财务造假行为,成为监管下的“漏网之鱼”。治理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任重道远。所以,对投资者来说,了解财务造假发生的原因、造假企业的相关特点,学会利用财报分析规避造假标的很有必要。

  总结之前一些被查处的财务造假公司的情况,可以发现此类公司的一些特点。比如,从行业上来看,由于行业存在的特殊特点,化工业、农林牧渔业等传统行业往往是财务造假多发行业。另外,上市后业绩变脸成为财务造假上市公司的“常态”,往往是以IPO当年利润为转折点,造假上市公司的业绩表现呈下滑之势,IPO当年的利润成了不少造假上市公司利润峰值;从造假标的盈利能力来看,大部分造假公司因为盈利能力不足,业绩面临严重挑战而进行财务舞弊。所以,盈利能力的连续下降是上市公司财务恶化的一种预告,要特别留意此类公司。

  由于中小散户投资者大多不具备财务分析的专业技能,很难通过分析财务报表来发现其中的问题,但仍可通过一些简单可行的方法来规避财务造假风险。

  首先,从公司架构出发,可以挑选那些架构简单、业务单一的股票。比如,贵州茅台之所以受到众多机构追捧,也有其业务简单、关联公司较少的因素;二是从行业出发,经济低迷时,规避那些容易发生财务造假的行业;三是可以参考机构分析师的观点,追踪某只股票的分析师越少,其造假的可能性会越大;四是从投资策略出发,采取分散投资的方式,降低“踩雷”的风险。(作者:易建涛)

  关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易说》专栏微信公众号即可免费领取价值398元的精品股票投资课程光盘或在线课程资料,在微信搜索公众号:yishuo618,添加关注,即可领取。

编辑: 昌朋淼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