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易说】如何看待机构研报?(二)

2017-12-01 19:43:00来源:央广网

  投资不是一个预测未来的游戏,市场永远是难以预测的。几年前,有一个美国的技术分析大师迪马克被中国投资者熟知,就是因为他预测准了几次市场的拐点,被人称为“技术预言帝”。但是,迪马克在2011年底接受采访时曾这样自嘲:“经济学家费德勒(Edgar Fildler)曾说,如果你想做出正确的预测,记得一定要大大提高预测次数。这虽然不是我对预测的态度,但精确判断底部和顶点确实非常难。”

  迪马克说这话的意思就是,投资者不要迷信对市场的预测。上期节目我提到那个数字,今年在新财富评选之前的11个多月,券商机构发布了总计7万多份研报,其中冒出几份看上去预测很准的研报,最后可能被当做成绩而大肆宣扬了,但其他那么多被市场“打脸”的研报,没人愿意再提起。

  虽然之前我还提到,要关注那些被评选出来的新财富分析师的观点,但是并不是建议大家去盲听盲选,而是去借鉴他们分析的逻辑和所提供的调研数据。金牌分析师并不是指预测市场行情最准的分析师,是新财富评选也好,或者是其他各种评选也好,与分析师个人来自什么机构、基金客户的多少都有关系,而不是研报的预测准确度。

  既然是这样,我们散户投资者还有没有必要去看研报呢?我认为是有必要的,毕竟我们自己去做上市公司调研还有难度,一个是专业性的门槛,一个是时间精力的制约。行业研究员对自己研究的领域以及相关公司的了解程度一般是会超过其他同行和投资者们。

  既然有必要看,那又该怎么看呢?首先一点,是要把研报当做辅助的信息,最好是先凭借自己对市场的了解或者是自己的交易系统去选股票,在自己选到符合预设条件的股票后,再去看相关的研报。对于那些无法靠技术分析和其他公开信息来判断的部分,研报的价值就显现出来了,通过阅读研报,我们通常都能找到一些关键的支撑点,完善我们做出投资决策的逻辑。

  反之,如果是从研报出发去选股票,就容易先入为主,被暗示、被诱导,最后降低了自己原有的选股要求,最后可能顺着分析师的思路去买他们推荐的股票。这样做的坏处,我之前也已经说过,这里不做更多探讨。

  分析师该如何做研究,这是一直是近年来证券行业的热门话题。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认为,判断分析师研究报告质量的标准,即数据是否扎实可靠、逻辑是否缜密细致、看法和判断是否具有独创性。前中金公司研究部主管、经济学家许小年也曾认为,分析师只需要负责前端数据真实准确、逻辑严谨合理,预测结论交给投资人,即买方来定。

  我们的投资操作是建立在一系列逻辑基础上的,比如说5G或者人工智能概念,要思考几个问题:相关的收益链条是什么?最先启动受益的是哪个环节?获利最大的是哪个环节?是谁占据了其中最大的优势?解决了这些问题,我们的选股目标就有了,再就是结合自己对市场的理解,结合自己的技术分析能力,判断合适的买入时点。在这种时候,参考那些优秀的研究团队的研报,是有必要的,其中会将我们需要的一些行业数据和行业政策信息梳理得非常详实。

  最后,再提示一点,读研报的时间点也得留意。一般来说,在市场整体低位盘整或者是股价刚启动时,研报的价值较高,这个时候的研报也会写得较为平实、谨慎。在股价越来越高时,研究员的信心也越足了,煽动性也越强,就像贵州茅台的研报一样,大家喊的目标一个比一个高,研报的价值却越来越低了。分析师、研究员也是人,他们一样会受到市场的影响,也很难逃出恐惧和贪婪的人性怪圈。(作者:易建涛)

  更多内容可以关注《易说》的微信公众号,另外,关注《易说》微信公众号就可以免费领取价值398元的精品投资课程光盘或者是在线课程资料,在微信搜索公众号:yishuo618,添加关注,查看详情。

编辑: 李岸
关键词: 研报;投资;股价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