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话题:全国新基建驶入快车道,智慧城市建设星火燎原;“一张网”是如何打通一座城近百个街道的?公安、市政、安防,城市大脑和大数据是怎样辅助政府决策的?有哪些成熟的场景和案例?城市的数据资产如何管理?数字化智能城市的良性运转对管理者和“人”的要素,提出了哪些要求?

  近年来,全国各地掀起了“智慧城市”建设浪潮——依托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在城市智能大脑的调度下,为城市管理者提供智能搜索、分析研判、趋势预测和决策辅助等功能。

  做好某个城市、某项政务工作的“智能化”相对不难,如何打通整个城市的政务和服务运转,建立顶层设计,则考验智能城市的顶层设计和运营能力。

  江苏南通被称为中国的“家纺之都”,作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首批试点城市”之一,南通近日宣布,与京东数科联合打造全国首个市域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智能城市如今发展到怎样的程度?不妨从这份城市样本中,一探究竟。

  现代化“家纺之都”:一网打通十亿数据 三级联动破传统数据顽疾

  江苏南通被称为中国“家纺之都”,2013年被住建部列入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虽然起步早,但多年来“单点化”的智慧城市发展模式,让政府看到了很大的局限和难点:跨部门的数据数量大,年份各不相同;传统政务数据、物联网数据和互联网数据种类庞多;大数据的汇聚、融合、应用存在难点。

  这次南通政府和京东数科推出并投入使用的“市域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通过一套底层城市大脑,汇聚了南通市64个部门、10个县市区数十亿量级的数据。全市交通、公共安全、环境污染等情况都在一张大屏幕上实时呈现统览。

  通过市、县、乡三级联动指挥体系,指挥市级中心之下,设立10个县市区级指挥中心和96个乡镇街道工作站,可以实现对来自百姓和不同部门多种渠道源的问题接报、事件智能合并,历史案例匹配、工作任务分拨,并对案情全流程实时跟踪,记录结果,实现全流程闭环。

南通市域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日常运转(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 王思远 摄)

  数据整合消灭“重复交办”顽疾 政务需求实现精准化、效率化

  以事件智能合并为例,以往同一事件,可能会通过群众电话、网络等多渠道上报,经常出现重复交办的情况,如今通过AI技术对上报文本进行分析,再进行相似度计算,对相似事件进行合并。目前AI事件合并的准确率达84%。

  此外,还把各部门热线号码全部整合,百姓通过一个号码在一个平台上进行投诉,所反映的问题数据经过处理后,在统一的城市中心App上办理。南通市政府副秘书长李学义介绍,这直接提升了政府管理与服务精准效率问题:“政府肯定是想为老百姓服务,这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但(以往)我不知道百姓的需求在哪里,这里面就有服务精准化的问题。现在,指挥中心建起来了,汇聚了老百姓各方面的相关数据后,民生痛点和热点一目了然。不仅如此,在处理问题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做一些数据比对和分析,就可以预判一段时间后,老百姓可能关心的问题。政府服务速度很快,老百姓反映事情效率很高,整体管理的效率就提高了。这些是指挥中心没建成前,不可能实现的。”

  指挥中心现场每天有公安、环保、市政等近二十个部门的代表执勤,将本部门政务数据上传,同时将指挥中心决策任务向下同步,并参与跨部门任务流程对接。

  公安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没有数据,有些事情办不成。数据融合、多维应用后,运营、发现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比如,群租房管理,以往有很大的社会公共安全隐患,甚至出现群死群伤。现在通过整合数据,把一些线索及时比对碰撞,然后出警及时走访调查,有效排除隐患。需要几个部门协同处置的事情,大家也可以在这里(指挥中心)坐在一起商谈后把它化解掉。”

三级联动模式,实时打通政务数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 王思远 摄)

  “硬核”案例:公安、交警联动 智能交通大数据“排爆”危化品

  智能大数据是如何在城市管理中“刚柔并济”发挥作用的呢?

  南通作为港口城市,每天油气等危险化学品产生很大吞吐量,作为中国的“家纺之都”,纺织布艺需要消耗大量化学染料。据统计,全市共有2000多家危化品企业遍布在的生产、使用、经营、运输、存储、废弃物处置的各个环节。危化品链条长,涉及的监管部门众多,长久以来存在“共享难”“发现难”“协同难”等问题。

  京东数科智能城市交通系统技术负责韩博洋介绍,针对这种情况,他带领团队首先从生产环节起,搭建了一套各部门数据的汇聚平台。他说:“危化品企业需要经过严格审核,持有经营许可证等证照。这个证照是通过行政审批局下发,真正监管危化品经营企业的是应急部门,应急部门其实不知道证照处于什么状态,更新了?过期了?还是注销了?都是不知道的。过去数据不通,多个部门‘多头管理’下,只能用传统方式,如打印Excel表或打电话沟通。现在的基础逻辑是,把数据的底层系统打通,让应急部门时时看到行政审批的数据,并且共用、共享。”

  危险化学品的购买、废弃处置有严格报备程序,一些个体作坊、工厂,为了绕过繁琐报备程序、节约购买或危化废物成本,会尝试通过各种渠道私下交易;而危化品运输的司机,有时出于疏忽或牟利心理,违规操作甚至“倒私单”,安全隐患极大。

执法部门根据智能交通数据查处违规危化品企业(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韩博洋介绍,通过将智能交通的分析、预测技术,结合场景进行改动,就可以形成一套动态监测、预警和执法协同的系统。韩博洋说:“‘两客一危’车辆,尤其是危险货物运输车,交通部门要求必须要放车载设备数据装置。但实际操作中,有很多‘门道’和空间。危害品车辆运输路线报备完后,公安部门以往并不掌握GPS数据,不太好监控。以往智能通过卡口视频跟当地的交警协同,现在,我们可以让公关掌握这个合法运输路线,结合路网数据和时时的GPS数据,做背后的轨迹分析。这辆车从上路开始,系统会在GPS上跟路网间去做匹配,这是第一步;如果没有按规定路线行驶或不当停留,系统就会发出预警,公安、治安部门需要监管出警。为了‘抓现行’,我们会结合目标车辆的路线和算法,预测20分钟内车最大能到哪个区域,在可能出现的区域设卡拦截,就跟抓罪犯似的,把推荐执法信息推给公安部门。”

  据了解,这套系统上线三个月以来,共发出1817项监测预警,企业证照数据异常848家,车辆异常驻留点296项,其中296项危化品车辆异常驻留点和91家要求整改的“小化工”成功匹配64个。对异常情况预警后,分析该车辆未来15分钟内的可达区域,交警部门迅速出警拦截,及时排除化学危险品隐患。

  柔性执法:让城市政务从“管理”走向“服务”

  再来看身边的城市治理案例。

  “作为基层城管执法人员,经常会感到管理比较难。因为城市管理都是末梢执法,直接跟老百姓发生一些冲突和矛盾。少数市民的违法行为对大多数人造成损害,但对于他自己而言,也许一个小摊、一个店就是全家的依靠和生存的途径。”

  这是南通市城管局监管处副处长陈坚的心声,作为城管人员,他需要恪尽职守;作为普通百姓,他也理解谋生不易。

陈坚表示,“柔性执法”将大大提升城市管理效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 王思远 摄)

  陈坚清楚基层执法的难题:管理面广、执法力量相对薄弱,还容易和执法对象直接冲突。智能城市系统让陈坚看到了“城管工作重心从执法向服务转变”的可能性。他说:“利用我们城管自建的探头和市域‘雪亮工程’的探头,目前我们已经在市区对10余类城市管理问题,主要像占道经营、流动摊点开始智能抓取,所有案件都可以推送到市域系统,经过分析处理后预警,再由执法队伍跟进。我们已经进行二期运用了。像江苏常州等地,已经应用了这种非现场执法的模式,并跟公民个人诚信惩戒机制联合起来了。”

  记者:除了个体占道经营,涉及大的单位,或者更大的违法行为,要怎么办?

  陈坚:我们通过数字城管,将所有的城管数据和经验写入“城管一张图”,就像是把一个芯片或优U盘,插入到城市智慧大脑。各个部门就像我们城管一样,将各自的数据和平台全部在市域集中展现——我们交出了数据,但我们也得到了数据。此外,还能利用住建、环保、公安的探头,多部门联动。

  记者:如何实现跨部门协同和保证有效性呢?

  陈坚:靠队伍巡查效果是有限的。现在我们整合住建、环保、城管、公安部门的视频监控探头,对建设工地扬尘的源头实施24小时的监控,发现疑难问题,推送市域指挥中心,由市域牵头执法。一切科技手段最终都是为人所用。未来执法人员在现场,希望更多地是服务管理,体现政府形象。

  政企联动 打造“一核两翼”智能城市模式

  据了解,未来,基于“智能城市操作系统”提供的时空数据管理引擎、时空AI引擎、数字网关等一系列专利技术,还将为南通市提供包括智慧社区、数字港口建设、产业供应链数字化、智能投行等一系列数字化服务。

  这一轮智能城市的建设热潮中,政府主导、企业深度参与底层架构设计,成为主要特点。两者应该怎样处理在协作中的关系呢?李学义认为:“政府和科技公司间应该是相互依存,互相配合的关系。要做到几点:第一,要有好的基础、先进技术;第二,应用在哪里、城市管理业务有什么需求的问题;第三,怎么运用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更多要交给技术公司,第二、第三个问题更有赖于政府。”

市域中心实现多部门摄像头共享,“城管一张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 王思远 摄)

  眼下,市场上各大智能城市解决方案分为三类:一类是顶层设计的系统集成商;第二类是云服务提供商;第三类是在视觉、出行等具体领域提供APP应用或服务,通常是创业类头部公司。

  京东数科副总裁郑宇表示,智能城市是产业数字化解决方案的重要落地场景,为此他们提出了“一核两翼”的理念。即以城市大脑为核心,所谓“两翼”,一边是链接产业企业,提供产业监测、客源分析、销量预测、供应链服务等公共组件;另一边则是面向百姓民生的衣、食、住、行、游等生活场景。未来,希望这种架构和模式,在更多地方和产业产生共鸣和共建。

  郑宇认为:“市域现代化是中国现在各个城市亟需解决的问题,这是一个平台共享合作的模式。在南通这个项目里,还有很多提供服务的合作伙伴一起参与,在我们城市操作系统和市域治理平台上,开发各自的应用,这样就构建了大生态。我们需要提炼不同场景背后的算法,建立模型开放给各个公司、组织来应用,这边还有好多合作伙伴共建南通的智能城市。”

  从2008年IBM在全球率先提出“智慧地球”理念开始,智慧城市伴随“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的产业更替不断发展,从“有数据”到“用数据”,业态不断成熟。

  未来,在三个方面的问题值得关注:(1)公共数据资产的管理,个人隐私信息脱敏,这是数据价值和边界的关键;(2)提高政府管理和产业人员理解和使用数据的能力,这将直接决定“智能城市的效率”;(3)更高层次的顶层设计,各个城市、各家公司都在自由组队,开放尝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和形成各自特点,未来各个城市的数据接口、政府治理体系,用什么样的标准打通、协同,在智慧国家的层面“汇江成海”,这是一个眼前并不紧迫、未来十分重要的问题。(作者:王思远 央广经济之声商业文化栏目《远见》制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