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播网首页

一键登录

央广网首页  |  快讯  |  文史  |  国内  |  国际  |  军事  |  财经  |  视频   |  图片  |  科技   |  娱乐  |  体育  |  社区   |  教育  |  女性  |  旅游  |  汽车

财经滚动 > 正文

《大国大时代——中国经济十月谈》系列时事报告会完美收官

2013-10-26 13:03  来源:中国广播网我要评论 

  央广网10月26日北京消息(记者王浩 王思远)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央广网主办的《大国大时代——中国经济十月谈》系列时事报告会第十场《博弈谈——中央和地方,事谁干、钱谁出?》昨天举行,至此,全部十场报告会历时两周,完美收官。

  十场报告会共涉及当下十个经济、社会焦点话题,涵盖了经济增长、就业、物价、外贸、货币、三农、房价、财税体制等继续深化改革的领域,邀请厉以宁、龙永图、姚景源、李扬、刘伟、蔡昉、夏斌、张燕生等二十多位经济界著名专家学者,对当前经济形势做出理性分析和判断。

  《大国大时代——中国经济十月谈》系列报告会首次以全媒体的方式呈现,引起了社会舆论的极大关注。系列报告会总策划、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副台长王晓晖总结说:

  王晓晖:它是第一次采用广播和全媒体系列报告会与受众互动的方式来传输我国经济面临的热点问题,以及未来中国经济往哪里去升级这一重大时代命题,现在看来这种方式是成功的。

  谈到策划《大国大时代——中国经济十月谈》系列报告会的初衷,王晓晖说,主要是想通过对当前经济问题的深入解读,来凝聚民众的共识,共同面向未来。

  王晓晖: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前,在中国的经济面临着再一次改革前行的节点上,怎么去面对现在的问题,从现在出发怎么去面对未来,在这个大背景下,做一些深度的经济方面的热点解读是非常有意义的。中国现在正处在一个关键的节点上,通过我们对经济问题的解读告诉大家,其实中国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得来这个局面十分不易,珍惜现在这个局面需要全国凝心聚力,一起往前走,中国的经济需要升级换代,每个人的思维模式如何以全球化的视野和思维,去对应中国现在面临的问题。

  王晓晖还透露,此次系列报告会的成功经验将被保留下来,成为今后中央台财经报道的重点方式。

  王晓晖:接下来我们会吸取此次成功的经验,把中央台的财经报道继续往前上一个台阶,从明年开始,不管是季度谈,还是月谈,或者是十日谈,我们会针对当下最热门的经济话题和全体百姓一同沟通,也希望全体民众一起参与沟通,共同来面对中国的历史发展机遇。

  主持人:继续来关注《大国大时代——中国经济十月谈》系列时事报告会第十场《博弈谈——中央和地方,事谁干、钱谁出?》。昨天的两位嘉宾,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副校长刘伟,著名财经专家、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就我国财税体制的现状和未来改革路径展开深入探讨。

  刘伟认为,目前我国财税领域存在的第一个问题,是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增速过快,在国民收入在政府、企业和居民三者之间的宏观分配上,政府收入增速最快,尤其是1994年分税制之后,到2010年已经攀升到18%以上。而这也导致了对市场需求的挤出效应。

  刘伟:中央财政占整个税收的比重在提高,意味着在经济活动当中,对市场力量有一种挤出效应,因为它使得企业的收入增速,特别是消费者居民的收入增速,受到了影响,中国最近十年来,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差不多平均每一年下降1个百分点,这也是为什么中国经济增长,长时间难以摆脱主要靠投资拉动,而消费拉动的动力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

  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另一个变化就是中央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增强了宏观调控的能力,但是也造成一个问题,就是地方的事权跟财权不匹配,地方对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依赖度很强,于是出现了“跑部钱进”的现象,并且加剧了不动地区间的不平衡。而地方政府为了摆脱资金难题,想出了很多融资办法,最直接的就是形成了当下的“土地财政”。

  刘伟:地方融资平台举债,带来一系列我们现在看到的扭曲的问题,竞相抬高地价,地价搞上去就带来房价推高。房价推高影响了人民的生活,这还在其次,最重要的是形成土地泡沫。一个地方一旦土地被炒起来,不是当时的地价贵、房地产推高的问题,而是长期阻碍一个地方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但凡一个地方泡沫化以后,经济发展至少要滞后十年、二十年,像海南,北海今天怎么样,这都是当年炒过的。

  贾康对于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则有着不同的看法,在外界普遍认为是此次改革导致了现在中国财税领域的困境,但贾康认为这其实是误读,在昨天的报告会上,他为1994年分税制改革正名说,分税制有着里程碑意义,因为它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脉络,激发了市场主体的活力。

  贾康:而到了1994年,分税制把过去不论是强调集权还是分权情况,加以破除,让所有的企业在税法面前一律平等,企业能够有一条起跑线,公平竞争,各种不同隶属关系下,不同经济性质的企业,可以跨隶属关系,跨行政区域,兼并重组,可以淡化官员身份,越来越行使企业家职能。1994年的体制是适应市场经济,能够真正让千千万万的主体焕发活力,能够让主体对于未来有相对清楚的预期,能够培育企业家精神,同时规范政府行为。

  对于当下存在的问题,贾康认为,这并不是分税制带来的,而是改革没有继续深化的结果。比如,要想解决中央和地方目前在财政税收方面的博弈状态,首先就要明确中央和地方各自都要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在制定“事权明细表”上能够由粗到精,尽快实施。

  贾康:我们现在碰到的特别突出的问题是,至今我们没有一个“政府职能定位和他来决定的各级政府支出责任”一览表,这个事权明细单,迟迟就是不能形成,为什么不能形成?实际上背后有很多的不同认识,比如说投资权益是不是可以明确,规定地方政府退出一般竞争性领域,这个投资权的争议在1994年的时候,有的是知难而退了,没有写,这么多年过去,是不是可以写?写了以后,能不能够真正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在现实生活中间去界定,都是我们遇到的考验。

版权说明: 转载须经版权人授权并注明来源。联系电话:010-56807262

编辑:王梦妍

央广推荐

关闭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