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播网首页

一键登录

央广网首页  |  快讯  |  文史  |  国内  |  国际  |  军事  |  财经  |  视频   |  图片  |  科技   |  娱乐  |  体育  |  社区   |  教育  |  女性  |  旅游  |  汽车

最新报道 > 正文

《大国大时代——中国经济十月谈》第十场报告会在京举行

2013-10-25 14:08  来源:中国广播网我要评论 

“博弈谈”活动现场(央广网 于琦/摄)  

  央广网财经北京10月25日消息  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央广网主办的《大国大时代——中国经济十月谈》系列时事报告会第十场《博弈谈——中央和地方,事谁干、钱谁出?》今天(10月25日)举行。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刘伟,著名财经专家、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在报告会上对未来中国财税体制的改革路径展开深入探讨。

  有关医疗、养老、教育体制改革等事关民生领域的讨论成为近期社会热点话题,但所有这些讨论背后,都有一个绕不过去的核心议题,就是配套的财税体制改革。民生话题背后,一个关键是中央财政如何拨款,而地方财政如何配套补贴,而在这个过程中就存在博弈。

  在今天的报告会上,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刘伟发表了题为《我国现阶段财政支出与财政收入的现状》的演讲,针对目前中央和地方财政的博弈情况,刘伟认为更为重要的问题是,中国经济目前存在严重的结构问题,比如政府、企业、居民这三者关系中,长期以来政府财政增长速度快于GDP,GDP增长收入快于居民收入。

  刘伟说,尽管我国连续多年采取了一系列的减税政策,但是企业的赋税压力并未减轻,税收占GDP的比重也在不断上升,这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市场需求尤其是消费需求的增长,而这也是我国长期以来主要依靠投资需求扩张拉动经济的重要原因。

  对于未来改革方向,刘伟认为,应该合理控制财政收入在GDP中的比重。而改革途径在于,政府职能的转变和伴随市场化进程实施的公共财政建设,如果市场化不深入,政府职能转变滞后,政府仍然承担着投资主体、社会保障、基础设施、民生服务等大量的社会经济责任和职能,市场机制难以有效发挥作用,那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不断上升的势头就不可能扭转。与此同时,刘伟还建议,次啊正体制要切实转向公共财政,以提供公共产品为主要功能,而财政决策也要从个过渡集权的行政决策转向纳税人公共选择的民主、法治政策。

  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发表了题为《财税体制改革基本思路和要点》的演讲。贾康介绍,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从1994年的10.8%逐步上升到2012年的22%,应该说仍然属于恢复性增长。即便是按照全口径方法统计,目前中国所有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大概为30%左右,相比发达国家财政收入占GDP约40%的标准而言并不算高,目前我国总体税负水平仍处于合理区间。

  但贾康认为,当下我国税制结构存在改进的空间。我国主要征收流转税,即在商品的生产、流通环节进行征税,作为价格构成的一部分,包含在商品售价中。因为1994年分税制改格时,绝大多数人没有房屋等财产,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工资,工资水平不高,人们的收入差距也不大,缴纳个人所得税的人非常少。所以,当时主要在生产和流通环节,向企业征税。但这就意味着我国商品含税高,这会造成中低收入阶层消费大众的税收痛苦指数高。

  贾康表示,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富人阶层不断壮大,人们拥有的财产也在不断积累,当初的税制结构需要进行调整。中国需要逐渐提高财产税等直接税的比重,降低总体税痛水平。以美国为例,其个税在总税收中占比达80%,而中国的个税占比一直都没有超过7%。要提高直接税的比重,过程非常复杂,也会很漫长,但是需要认清方向,“十二五”期间在直接税方面真正可以做的,是建立不动产保有环节的直接税改革。

  而对于财税体制改革的设想,贾康认为,要构建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财税体制,这需要合理界定各级政府的事权,中国地方财政合理的分税分级体制是形成中央、省级和市县这三个层级,一条可行的路径是,推行财政级别的扁平化,推行“省直管县”、“乡财县管”,在此基础上实现省以下实质性的分税制度,在三级构架下,各级政府职能需进行调整,即每级政权都要有合理的事权。

  贾康强调,与事权相呼应的是财权,财权配置最关键的是配置税基,即哪些税种给中央,哪些税种给省级,哪些给地方。贾康建议,对于工商业不发达、但资源富集的西部地区,通过启动资源税改革,使资源税成为西部地区的地方支柱税种。而东部地区,则可以通过房产税的试点改革,探索将不动产税打造成其支柱性的地方财源。而当省以下的分税制度得到贯彻后,每级政府都可以构建现代意义上的预算。这个预算应该是公开透明,能充分反映公众意愿。编制的预算文本,经过各级人大审批之后,成为有法律效力的执行文件,并得到严格执行。之后,还可以对预算执行进行绩效考评,接受公众监督,对失职官员进行问责。通过这样的财税体制调整,才能在1994年改革所建立的基本制度上,更合理地处理中央与地方、政府和企业这两大基本经济关系,使生产要素得到合理配置。

  十八大以来,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意象越发清晰,彰显了决策层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智慧与决心。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中国下一步的经济改革、社会发展都备受瞩目。为迎接这一历史性的时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精心策划推出《大国大时代——中国经济十月谈》系列时事报告会,希望为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献计献策。

  《大国大时代——中国经济十月谈》系列时事报告会共有十场、十个主题,邀请厉以宁、龙永图、姚景源、李扬、刘伟、蔡昉、夏斌、张燕生等二十多位经济界著名专家学者,对当前经济形势做出理性分析和判断。十个主题包括:《改革谈:大国经济该从哪里升级?》、《增长谈:大国增长的极限到了吗?》、《价格谈:物价涨到何时休?》、《就业谈:明天的工作在哪里?》、《货币谈:大国的钱怎么办?》、《生意谈:中国和世界如何谈买卖?》、《农村谈:农民与土地是历史性说再见了吗?》、《社会谈:改革需要多少个配套窗口?》、《房价谈:啥时能买得起房子?》、《博奕谈:中央和地方事谁干、钱谁出?》。报告会举办两周来,引发极大反响,在媒体和网络上形成了一股探讨大国转型发展的风潮,更坚定了国人对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信心。

版权说明: 转载须经版权人授权并注明来源。联系电话:010-56807262

编辑:可心

央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