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播网首页

一键登录

中广网首页  |  快讯  |  评论  |  国内  |  国际  |  军事  |  财经  |  视频   |  图片  |  科技   |  娱乐  |  体育  |  社区   |  教育  |  女性  |  旅游  |  汽车

财经滚动 > 正文

“达芬奇现象”背后是企业品牌意识缺失

2013-01-12 09:23  来源:中国新闻网我要评论 

  近日,消费者和达芬奇家具的维权之战再起波澜。2011年3月,陈女士在杭州的达芬奇门店订购了一套家具。7月份,达芬奇家具造假被央视曝光,陈女士和达芬奇家具交涉后,达芬奇家具将货款全额退还,并要求陈女士全数退还所购家具,但陈女士并未退还所购家具。几次催讨无果后,达芬奇家具一纸诉状将陈女士告上法庭,要求其退还家具,并且赔偿家具使用费近40万元。陈女士却认为,“达芬奇”欺诈了消费者,应该退一赔一。于是,陈女士也一纸诉状把达芬奇家具告上法庭(1月11日新华网)。

  距达芬奇家具“造假门”爆发有一年半之久。原产地在哪似乎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消费者的权益该如何维护。达芬奇之所以在诸多不利证据面前,依然坚如磐石,决不认错,最重要一点,恐怕就是他们手里捏着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即对“进口”语义的理解。产品由意大利生产,销往中国,这是原汁原味的进口;跨国企业在中国设立工厂,产品出口之后再进来,这也是公众所理解的两种“进口”。这就难怪达芬奇自称“是亚洲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家居、室内装饰用品零售和代理商之一”;介绍代理的家具品牌时,用的是全球顶尖等字眼。

  但法律人士认为,达芬奇家居所提出的其仅为销售与代理商,保税区“一日游”交易模式不违背中国法律,对中国消费者实质有益等相关辩解缺乏说服力。

  事实上,“贴牌”生产不仅是家具行业的“潜规则”,在地板、厨具、瓷砖等建材行业也并非鲜见。不论是否具有正统的洋血统,在国内生产的产品,只给自己取一个让人似懂非懂的洋名,沾上一层“洋味”,土鸡立马变凤凰,身价更是成倍成倍地往上翻。如此“挟洋人以销天下”的“达芬奇现象”近年来可谓是屡见不鲜,层出不穷,成为众多行业的潜规则,服装、地板、音响、热水器等产品都曾被媒体曝过光,如号称意大利进口的吉诺·里兹服装,虚报德国总部的欧典地板,自称丹麦品牌的“香武仕”音响,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版权说明: 转载须经版权人授权并注明来源。联系电话:010-58607240

编辑:刘千里

央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