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播网首页

一键登录

中广网首页  |  快讯  |  评论  |  国内  |  国际  |  军事  |  财经  |  视频   |  图片  |  科技   |  娱乐  |  体育  |  社区   |  教育  |  女性  |  旅游  |  汽车

财经滚动 > 正文

今年不会有4万亿刺激计划出台

2012-05-30 08:14  来源:重庆晨报我要评论 

  稳增长举措不会加剧经济失衡  加力稳增长但要慎用强心针

  目前国家稳增长政策措施的规模、力度和方向,均明显不同于3年半前的4万亿元刺激计划。

  昨天上午,湖南省发改委召开全省经济形势座谈会,传递中央精神,明确国家层面有“两个不可能”:不可能出台像2008年底那种大范围、大规模的4万亿投资政策;不可能松动房地产政策,现在只会预调微调。

  截至今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已连续五个季度增长放缓。中国政府正在陆续推出的宏观经济政策措施,不仅仅着眼于稳定经济增长的短期目标,而且也兼顾了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长期目标。“在外需疲软的环境下,中国的‘稳增长’政策措施可以概括为‘刺激消费’和‘鼓励民间投资’两个方面。这对投资效益的改善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是非常有利的。”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庄健说。

  今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速同比回落至8.1%,为2009年第二季度以来的最低值。上周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了“稳增长”的政策措施框架,主要集中于增加节能减排投资、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结构性减税、补贴带动国内市场消费等。

  中国政府“稳增长”政策措施的规模、力度和方向,均明显不同于3年半前(2008年底、2009年初)急速推出的以4万亿元为代表的一揽子“保增长”刺激计划。其意图很明显,不会再推出大规模的刺激计划以推动经济高增长。瑞信经济学家陶冬的报告预计,中国为应对经济放缓而出台的刺激措施规模可能将高达2万亿元人民币,是2008年刺激规模的一半。

  据新浪、新华网

  声音

  稳增长举措不会加剧经济失衡

  加力稳增长但要慎用强心针

  我国正在陆续推出的宏观经济政策措施,不仅仅着眼于稳定经济增长的短期目标,而且也兼顾了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长期目标。

  当前中国经济增速的持续放缓,一方面是政府主动调控增长的结果,另一方面则是结构性问题而非周期性问题的暴露和展现。许多企业既缺市场订单又难以消化生产成本,就是一个证明。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表示,“投资的稳定增长”是个值得关注的问题,而“稳增长”的关键是“稳投资”。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表示,中国“稳增长”的政策措施将注重“更为软性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加快转向“消费驱动型的经济体”,可以说,这是短期、中期、长期目标相统一的健康政策取向。

  可以预料,中国政府将加快启动收入分配改革,实施大规模结构性减税,切实落实鼓励和扩大民间投资的“新36条”,放宽私营企业、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消除民间资本进入垄断行业的一切樊篱。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表示,积极财政政策的关键是将“减税增支”的政策落实到位,目前结构性减税的空间很大,而相应的增支是确保民生领域的投资力度。据新华网

  在强调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位置后,中国官方近来加快了各类项目的审批速度。

  市场猜测,为“拉住”逐季回落的经济增速,一场类似2009年的投资盛宴可能即将在内地上演。但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认为,“4万亿”不会卷土重来。从规模上看,此番投资马车的开动,不会像3年前那样有“10万亿”信贷的配合,“4月份新增贷款只有6800多亿”。从效果上看,上一轮刺激政策之所以能迅速拉动经济企稳回升,得益于出口的显著反弹。王建表示,目前全球经济都还在往下走。在出口继续下跌的情况下,增加投资,也只能是减缓经济下行速度。

  虽然认同“应急手段”的必要性,但王建亦强调中国应慎用投资这样一剂“强心针”。他指出,中国经济当前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如何释放上一轮刺激所形成的巨大产能。继续大幅增加投资力度,虽能让过剩产能暂时释放,但此举未来或造成更大规模的生产过剩。此外,一些产能过剩项目近期又有重新上马势头,在不合理结构上的投资扩张,只会进一步加大中国调整结构、提振消费的难度。

  王建认为,未来“稳增长”政策应更注重对“城市化”、“收入分配改革”等重大结构性问题的长期求解。据中新社

版权说明: 转载须经版权人授权并注明来源。联系电话:010-58607240

编辑:龙明洁

央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