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长沙7月22日消息(记者欧峰 实习生段晨嘉)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这是国家设立自贸区的初心和基本落脚点。近日,央广网记者在湖南省“聚焦双五工程 直击项目一线”——网络媒体、网络名人长沙行活动中,寻访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长沙片区(以下简称“长沙自贸区”)在制度创新层面的成功经验,见证体制机制创新如何赋能“内陆地区改革开放新高地”。

2020年9月,国务院印发《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方案指出,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着力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联通长江经济带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国际投资贸易走廊、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和内陆开放新高地。

跨境电商仓库分拨中心(央广网发 视频截图)

在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长沙片区临空区块(以下简称“长沙自贸临空区块”)办公室,党政综合局局长陈昱烨告诉记者,结合临空区块包含自贸区、临空区、综保区、跨境电商综试区四区的特点,长沙自贸临空区块首先从国际邮件、国际快递和跨境电商着手进行制度改革。

“原来,这三块业务是三个系统、三个地点、三套人马,这样效率不高,也无法很好满足国际业务的需求。”陈昱烨回忆。

长沙自贸区设立后,长沙自贸临空区块协调海关、邮政、税务、空港等各部门,探索建设国际邮件、国际快件和跨境电商(以下简称“邮快跨”业务)进出境一体化设施改革试点,推动长沙片区实施口岸监管通关一体化、业务信息一体化、体制机制一体化,实现国际邮件、国际快件、跨境电商三类业务一站式通关,进一步提升通关效率,打造邮政物流贸易便利化重要通道。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长沙自贸临空区块每小时可实现2500票进出境包裹快速通关,效率提升31倍,日均处理能力由5万件提升到30万件。95%的进出境邮件通关时间由24小时缩短至12小时,90%的进出境快件通关时间由12小时缩短至8小时,98%的跨境电商物品通关时间由10小时缩短至6小时。

区内进出口企业工人正在挑选海鲜(央广网发 长沙自贸临空区块供图)

2021年,主要物流、跨境电商企业运营成本同比下降1138%,业务量同比上升29.57%。2021年1-10月,湖南省跨境电商(含邮件、快件电商包裹)进出口额同比增长889%。

在长沙自贸临空区块海关监管区内,成立于2017年底的湖南年年有鱼进出口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年年有鱼”),主营产品为加拿大的波士顿龙虾、黄道蟹、生蚝和挪威的三文鱼,帝王蟹等,其中波士顿龙虾最高时占全国市场75.86%,日均已达到全国70%的市场份额。

区内进出口企业工人正在挑选海鲜(央广网发 长沙自贸临空区块供图)

该公司于2018年7月开通湖南首条全货运洲际定期航线,目前运营两架波音747飞机,往返湖南长沙至北美,每周飞行六班。公司目前进、出口空运货量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也是湖南首条洲际全货机。

截至2021年底,年年有鱼公司共飞行453趟,运营进出口货物总量超7.5万吨,实现本地货物进出口价值超6亿美元,已缴纳各环节税收总额超5亿人民币,企业年营收已实现超20亿元人民币。

成立不到5年,年营收已超20亿元,长沙自贸临空区块里的“速度”得益于“区港联动”和“鲜活海产品混合规格进口监管”的模式创新。

传统模式下,因鲜活海产品不同大小规格对应不同的价格,企业进口鲜活海产品时,需由国外供应商在货源地对鲜活海产品进行人工分拣分级处理,进境时按不同规格不同价格向海关申报。

长沙自贸区成立后,临空区块实行监管模式创新,鲜活海产品捕捞上岸后无须经过境外人工分拣环节,直接启运,按混合规格状态向海关申报并完成清关,以分类监管的方式进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指定场所,进行分拣分级处理后销往国内外。

海鲜进出口企业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央广网发 梁山 摄)

“这种模式,对海鲜进出口企业来说,海鲜的成活率从原来的94%,上升至97%,公司减少了大量的损耗成本;另一方面,在目前全球疫情不可控的局面下,这种模式可以尽可能地减少从境外输入海鲜捕捞地的新冠疫情,减小国内的疫情防控压力。”陈昱烨向记者介绍。

长沙自贸雨花区块(央广网发 何江供图)

由长沙自贸临空区块向西20公里,长沙市中心的高桥大市场,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长沙片区雨花区块(以下简称“长沙自贸雨花区块”),就坐落在此。同时,中非经贸博览会常设展馆和中非经贸合作创新示范园也在此落子。

进入长沙自贸雨花区块大门,“为国家试制度 为地方谋发展”的标语,赫然映入眼帘。

长沙自贸雨花区块(央广网记者 欧峰 摄)

长沙自贸雨花区块工作人员何江告诉记者,雨花区块承接长沙片区113项改革事项中的96项,并自主提出23项改革事项,目前实施率100%,完成率85%,剩余15%的“创新易货贸易模式、建设易货贸易平台”“建立中非易货贸易联盟”改革任务正持续攻坚中。雨花区块已打造了“10个全省首创”,形成14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5个编入第一批省级制度创新成果案例库。

长沙自贸雨花区块叠加中非经贸合作创新示范园(央广网发 梁山 摄)

目前,雨花区块正积极争创国家级对非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评议基地,力争在国际贸易中破壁筑篱,以帮助企业应对和主动解决国际贸易技术性难题,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

在位于长沙高铁南站斜对面的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长沙片区管理委员会,记者采访了管委会制度创新局负责人王诗勤。

长沙自贸区制度创新局负责人王诗勤接受央广网采访(央广网记者 欧峰 摄)

王诗勤告诉记者,目前,湖南自贸区长沙片区制度创新已实施107项,实施率达94.69%,累计形成制度创新成果47项,33项入选省级第一批制度创新成果,16项拟作为省级复制推广经验,4项拟申报国家级复制推广经验。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围绕着投资贸易便利化改革,金融开放创新这些方面来寻求一些突破。比如说,我们会探索开展二手工程机械设备出口标准模式,探索开展对非本币结算贸易模式等,进一步擦亮长沙片区的先进制造业和中非经贸的品牌名片。”王诗勤信心满满地表示。

编辑:唐丽丽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