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党建赋能 发展提速

浏阳集里街道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财政收入三年翻番跃上十亿级,城区“长大”两三倍

20年前,在浏阳人眼中,集里还是很“乡里”的地方。如今,这里已经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天虹百货、大润发、万达广场、海底捞、星巴克等意味着商业流量的重量级IP与网红商家纷纷抢滩进驻。

14年前,作为湘赣边的一个县域街道,集里财政收入首度破亿。这几年更是突飞猛进,2016年突破5亿元,2019年跃上10亿元大关,这两年继续保持又好又快增长态势,体量超过湘赣两省众多中等县市。

原本相对落后的乡村地区,是怎样蝶变成为实力强劲、治理高效、宜居宜业宜学宜游的现代化新城?

“爱拼才会赢!”集里街道的干部群众说,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落脚于高质量的百姓生活,最终成就了集里街道的巨变。

众星拱月多点支撑,财税跃上十亿级

党建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做强了就是竞争力,做细了就是凝聚力。近年来,集里街道党工委强化使命担当、锐意改革创新,不断推动党建与经济发展、项目建设等工作的有机结合,为区域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5年,西北环线的建成通车,拉开了浏阳城市骨架,主城区面积从20平方公里扩容至40平方公里。与此同时,这也拉开了集里“全新一跃”的发展帷幕——集里城区“长大”了两三倍,从不到4平方公里增至11平方公里。

在集里街道的扶持培育下,辖区有了三力医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这样的“独角兽”企业,这也是亚洲最大的自动静脉采血器生产基地。但是,城市街道与工业园区体制上的差异,让城区很难形成大规模的工业集群。

为此,必须布局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新经济,做大做强第三产业,激活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经济发展,项目为王。”集里街道党工委负责人说,近几年通过强化党建引领聚合力,相继吹响“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全新一跃”“过十亿,再出发”“驰骋主战场,献礼百周年”等冲锋号角,激励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不断抬高坐标、奋勇争先,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重点项目建设热潮。

大项目带动大发展。产业结构的改观立竿见影,由数字经济、楼宇经济、总部经济、创新经济等引领的“众星拱月,多点支撑”产业框架日益清晰。

与此同时,“软实力”也支撑了“硬发展”。集里街道持续深化“党建+营商环境建设”,建立联企联铺机制,出台8条帮扶措施,组织150名党员干部下沉企业(项目)和商铺一线,出任“联络员”和“红管事”,实现“惠企服务零距离”,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由此,集里开启了“加速跑”。

——碧桂园、万达等500强企业相继落户。中国人保、中国联通、平安银行等知名企业地区总部强势进驻;

——海底捞、星巴克等流量品牌入驻运营。宝马车2020年销售868台,创造县域宝马4S店全省第二的销售奇迹;

——大润发-天虹综合性商圈逐步完善成形,区内年度零售额达15亿元;欧亚达-鼎丰建材城专业商圈集群优势凸显,建材类商品销售额占浏阳市场份额85%以上;

——2019年成为浏阳首个财税过10亿元的街镇(不含园镇合一)。高新技术企业增至17家,纳税过亿元企业累计5家,过千万元企业累计19家……

一组组“硬核”数据,是集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成绩单,也是街道党员干部群众干事创业、拼搏奋进的精彩答卷。

细“治”入微,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

集里作为浏阳市新旧城区交替和城乡过渡核心地带的城市街道,社会结构复杂多元,管理难度较大,基层治理现代化如何破局?

集里的答案是:党建引领是关键。

去年以来,街道通过“党建+微网格”,创新探索新时代“枫桥经验”集里路径。其主要做法是将辖区科学划分为2887个网格,通过党员联户,实现街道169个小区、4.6万余户居民、6000余家商铺“一网揽尽”。同时,高标准打造街道综治中心,推出“一张网覆盖、一扇门进出、一条链服务、一揽子调处、一体化联动”的“五个一”工作法。

去年8月,外来务工人员万某在集里辖区一工地施工时左手骨折,因对工伤赔偿费用等存在争议,这起纠纷一直搁置到今年6月都未能妥善解决。无奈之下,万某找到集里街道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求助。

司法所长曾智接了单。在集里街道组织下,“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机制迅速启动,浏阳市法院专职工作人员、企业相关负责人和当事人一块坐下来,讲法律、论情理,最终签下调解协议书。半个月前,万某如愿拿到赔偿金和补助金。

“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难事不出街道,努力实现群众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集里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自2020年10月启用以来,累计受理各类矛盾纠纷和群众诉求920多件,其中“微网格”上报流转或就地调处831件,中心受理统一调处92件,及时处结率100%,调解总体满意度达99%。值得一提的是,集里连续多年实现进京赴省到长信访“零登记”。

集里街道下辖7个社区和8个村,在打造高端商业、建设高能级城市的同时,乡村振兴是绕不开的课题。

从今年8月开始,按照上级部署要求,集里街道全面推行乡村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五个到户”试点工作,即通过党员联系到户、民情走访到户、政策落实到户、产业对接到户、精准服务到户,进一步深化“党建聚合力”工程,把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基层治理中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打造成“最畅一公里”。

细“治”入微解民忧,城乡比翼促发展,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新格局在集里业已形成且见成效。

我为群众办实事,共筑幸福生活圈

这些年来,集里街道的变化日新月异。

城乡建设有“颜值”更有“内涵”。集里路、南泥湾路、胡家路、禧和路、百宜路等城市道路相继拉通;图书馆、新人民医院等项目投入使用;新改扩建百宜小学、新屋岭小学等4所学校增加5800个学位,长沙雅礼入驻浏阳准备合作开办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公办学校……

这些年来,集里百姓的生活越发红火。

居民收入水平与经济发展实现同步增长。854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高质量脱贫;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2500元;辖区银行网点存款突破100亿元。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集里街道常态化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以“小切口”为突破,助推解决了一批“学位、床位、车位、厕位、梯位”等群众关注的问题,推动民生服务大提升。

国庆假期,在集里便民市场,工人们正在装修改造摊位。这是神仙坳老旧小区改造的配套项目,总投资1350万元,预计10月底可以投入使用,总共400个摊位,辐射周边5万人。

在10多公里外的太平桥村,数百户居民同样迎来一个即将竣工的民生项目——当地污水支管网正在整治,居民家庭厕所也将同步进行无害化改造。

“让党建赋能发展、赋能治理、赋能服务,让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长沙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要建设人民幸福的现代化新长沙,让长沙成为人民的幸福城市、幸福的人民城市。

集里街道正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高质量党建作为区域发展、民生改善的澎湃动力,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向往和新期待,共筑宜居宜业宜学宜游的幸福生活圈。(记者 颜开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