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武大六院士20年同上一门课 学生像追剧一样一节不落

2017-08-11 09:31:00来源:长江日报

  10日,《光明日报》头版聚焦湖北,点赞武汉大学6位院士,20年同上一门课,原本枯燥的概论课,竟吸引学生像“追剧”一样一节不落。报道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这门最奢侈的基础课成了大家热门话题。

  原来,武大测绘学院宁津生院士在20年前便提议“院士同上一门专业基础课”,给新生们讲讲测绘遥感对中国现代化意味着什么、学生能学什么、以后要干什么。这个提议得到李德仁等院士的积极响应。1997年9月,由6位院士联合推出面向大一新生的基础课“测绘学概论”正式开课。

  20年来,这门课年年讲年年新,选课和旁听生已扩大到校外。名师站得高、看得远,注重教书育人相结合,善于发现和调动学生的潜能。其间,授课人员虽有所变动,但每年都有多位院士和知名专家参与其中。现在,教学团队中仅院士就有宁津生、李德仁、陈俊勇、刘经南、张祖勋、龚健雅6位。6位院士的坚守,为高校人才培养树立了典范。

  宁津生院士回忆,1997年听课学生为600人,现在每年超过1000人,上课需要动用全校最大的教室、一周讲3次。后来在武大,这门课也被称为测绘的“院士课”。

  20年弹指一挥间,最年轻的院士龚健雅今年也已60岁。面对繁重的科研和管理工作,院士们从不怠慢这门已经讲了无数次的基础课,无论多忙,他们总是准时站在讲台上。每年重新备课加入新内容、提前一刻钟到达教室、专程从外地甚至国外赶回来讲课……院士们重“言传”更重“身教”,师德师风,就是一部生动的活教材。

  枯燥的测绘概论课是怎样变成学生最喜欢的“奢侈课”?为什么能让学生像“追剧”一样一节课都不落下?对此,听过课的学生表示,每位院士都有自己的绝活,充满独特的个人魅力。

  从反映“两弹一星”研发过程的电影切入,延展出逆向思维在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引申到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智能通信的移动终端、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发展等在生活中的实例,进而进行科学生动的专业知识讲述……院士们的课往往很“好玩”,集趣味性与专业性于一体,注重对学生专业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

  武大青年教师肖长江博士说:“院士授课绝不仅仅是一种外在形式,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院士们将自己内在做人品质和科学精神传递。”

编辑: 张卓
关键词: 师德师风;调动学生;专业基础课;光明日报;选课

武大六院士20年同上一门课 学生像追剧一样一节不落

10日,《光明日报》头版聚焦湖北,点赞武汉大学6位院士,20年同上一门课,原本枯燥的概论课,竟吸引学生像“追剧”一样一节不落。原来,武大测绘学院宁津生院士在20年前便提议“院士同上一门专业基础课”,给新生们讲讲测绘遥感对中国现代化意味着什么、学生能学什么、以后要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