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驻马店12月2日消息(记者 汪宁)近年来,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通过规划发展一二三产业融合示范园、建设贫困家庭重度残疾人托养中心、实施食用菌种植养殖项目等,创新扶贫思路和工作方式,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

  从产业到家庭,脱贫路上不落一人。近日,“决胜2020”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走进上蔡县,深入采访该县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和促进增效增收的“妙招”。

  园区产业促脱贫

  在上蔡县状元红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农家妇女刘美莲正在整理架子上结了果的黄瓜。

  过去,刘美莲家一直靠种地为生,自己、丈夫和儿子一家三口靠家里的五六亩花生维持生活。2018年,上蔡县规划建设了上蔡县状元红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而从园区建设开始,刘美莲就在园区里务工。在示范园区务工的这一年多时间里,刘美莲每个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和刘美莲一样,示范园共带动周边农民务工就业1200人,其中贫困户56人。此外,示范园建设中,中蔡县协调安排周边14个乡镇25个行政村的集体经济共2660万元在园区内建设大棚,由示范园以租赁形式统一管理,每年拿出10%即266万元返还给村集体经济用于贫困户脱贫增收和村集体经济公益事业。

  今年,刘美莲一家顺利地脱贫摘帽,像她一样在示范园务工的人数达到1500多人,示范园带动周边农民人均年增收1500元以上。

  大棚种植助增收

  大路李乡湾李村的贫困户,每人都拥有一座免费的平菇种植大棚——政府出资修建、政府配备菌棒、政府包水电,李汉章就是这项政策受益人。

  李汉章家有4口人,2014年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据李汉章自己介绍,他在这座大棚里种植平菇已经有4年的时间了,村里为他配了1100个食用菌棒,平时只要闲暇时照料一下,并不影响做其它农活。

  仅这一屋子的平菇,每年为李汉章带来额外的5000多元收入,此外,李汉章还担任了村里保洁员,这一公益岗位每个月也有500元的收入。2018年,李汉章家顺利脱贫。

  产业是脱贫攻坚强有力的抓手,是持续致富不返贫的有力保障。湾李村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和产业,7亩的平菇种植基地、124亩的杏李和黄桃种植围村林产业基地、50亩的芦笋种植产业基地……产业发展好了,村民钱袋鼓了,湾李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过的好。

  托养中心暖一方

  产业扶起了有能力靠自己双手致富的人,而对于缺乏劳动能力的重度残疾人,上蔡县探索建立了贫困家庭重度残疾人集中托养模式,在“造血”的命题里打通“输血管”,走出了一条重度残疾人贫困家庭增收脱贫的新路径。

  聂华堂是一级肢体残疾,2014年的一场车祸夺走了他的健康,面对“上有老、下有小”的无奈局面,聂华堂的妻子黄翠英愁容难展。

  就在无助之际,大路李乡贫困家庭重度残疾人托养中心的建设,给他们一家带来了希望。如今,聂华堂就住在托养中心,而他的妻子黄翠英作为托养中心聘请的一名护工,就与聂华堂住在同一间病房,同时照顾丈夫以及同病房的崔玉梅——肢体二级残疾的崔玉梅两个女儿都已经嫁人离家。黄翠英不仅可以用所学的更专业的护理知识继续贴身照顾丈夫,每个月还有2000元的工资收入。父母都得到了妥善的安置,他们的孩子也可以安心完成学习,在外务工,为全家的脱贫致富带来希望。

  大路李乡贫困家庭重度残疾人托养中心目前已集中托养建档立卡重度残疾人30人,聘用护工15人,厨师2人,医生1人。在聘用中按照“一托二”的原则,优先聘用像黄翠英这样的贫困家庭劳动力以及重度残疾人贫困户亲属。

  托养一人,解脱一家,脱贫一户,温暖一方。目前,上蔡县全县建成贫困家庭重度残疾人托养中心32个,实现26个乡镇全覆盖,入住贫困家庭重度残疾人606人,解放贫困家庭劳动力投入务工就业800多人,为贫困家庭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37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