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三块麦田“比赛防病”生物防治“技高一筹”

2018-06-04 08:58:00来源:河南日报

  6月3日,农民驾驶收割机在温县武德镇西冷村田间收割小麦。该县组织1000余台联合收割机参加机收会战,确保小麦适时收割。徐宏星摄

  央广网河南分网消息 采用生物防治技术防治病害会给小麦的品质和产量带来多大的影响?6月1日,正在邓州市高集乡堰陂村一块麦地指挥收割机割麦的村民王长肖说:“小麦生物防治病害效果好,增产明显,产量比打药的地块高得多。”

  41岁的王长肖原在深圳做生意,2014年回家乡流转土地1200亩,一部分种蔬菜,一部分种粮食。他说:“种地两年后,深感农药残留大,危害大。有没有一种不打农药也能防治病害的方法呢?”

  正巧,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制出YB系列微生物菌剂,可以对小麦病害采取生物防治。双方一拍即合,王长肖的600亩小麦成为省农科院实施生物防治的示范田。为了对比防治效果,其中400亩采取生物防治,195亩采取农药防治,5亩地既不打药也不生物防治。

  王长肖说:“生物防治听着神秘,做起来很简单。种麦时采取菌剂拌种,小麦拔节后每隔10天连续三次喷施菌剂。到今年5月中旬,明显能看到三块地的小麦不一样。”

  记者仔细观看了三块麦地,看到生物防治的小麦“白穗”很少,打农药的小麦“白穗”比较多,不打药也不生物防治的“白穗”数不胜数。王长肖说:“这是赤霉病发病程度不一的后果。从结果看,采取生物防治的小麦,赤霉病明显少,不结籽的‘白穗’也少。”

  病害程度不一样,产量自然不一样。三块地收割同样面积后,王长肖初步核算了一下产量:采取生物防治的每亩产量在500公斤以上,采取农药防治的400多公斤,没有任何防治措施的只有250公斤。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杨丽荣博士解释说,YB系列生物菌剂是省农科院近十年的研究成果,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双减”专项和院市共建等项目支持下,已经在邓州、永城、商水等地多点示范。结果显示,该生物菌剂对小麦茎基腐、纹枯病、赤霉病等防治效果显著。今年南阳一带赤霉病比较严重,与对照田相比,用该生物菌剂的麦田“白穗”降低了40%左右。该生物菌剂在今年严重的倒春寒中也起到了抗寒作用,在宁陵县的示范点,冻穗率降低到5%。她说:“微生物制剂不仅防治病害效果好,本身还具有增产作用,促进小麦高产稳产,同时还改善土壤中的微生物菌群,可实现减量施药,助力小麦绿色发展,生态效益显著。”

  看到这样的效果,王长肖表示,今年冬季种麦时还要扩大生物防治的面积。

  王长肖说:“今年的病害比较严重,不防治产量很低。而生物菌剂不仅防治效果好,本身还具有增产作用,所以才会有这样的差距。”记者李运海

编辑: 彭华

三块麦田“比赛防病”生物防治“技高一筹”

6月3日,农民驾驶收割机在温县武德镇西冷村田间收割小麦。”  正巧,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制出YB系列微生物菌剂,可以对小麦病害采取生物防治。”  记者仔细观看了三块麦地,看到生物防治的小麦“白穗”很少,打农药的小麦“白穗”比较多,不打药也不生物防治的“白穗”数不胜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