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粮食稳,天下安。黑龙江省妇女联合会、央广网黑龙江频道联合推出“最美巾帼种粮人”全媒体报道,聚焦全省农村妇女致富带头人中优秀种粮人,展示巾帼使用良种良法良技,在种植、收割、储存、运输、加工、餐饮全过程兴粮爱粮节粮减损,记录她们在种植作物过程中的劳动生产和点滴日常,引导鼓励广大妇女多种粮、多产粮,推动“粮—食”一体化发展,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半边天”力量。

央广网哈尔滨5月20日消息(记者马俊玮)在黑龙江省绥化市庆安县发展乡发达村,提起孟祥玲,村民们都竖起大拇指,从拓土开荒到建立合作社,再到带领村民发展规模种植、学习先进技术,孟祥玲脚踏实地、敢为人先,成为了村民致富的“领头雁”。

村民致富的“领头雁”孟祥玲(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出生在农民家庭的孟祥玲,深知土地对农民的重要性。作为村里较早进行拓荒耕田的人,孟祥玲直言,她开荒时吃得苦都能写成一本书了。

“当时山上都是荒草甸子,环境特别恶劣,连路都没有。我凌晨2点钟起来,在家里蒸上一锅干粮带着,3点钟和爱人一起出发去山里,直到晚上12点,才到达目的地。”孟祥玲边说边回忆起当时上山的路,不仅路面颠簸不平,而且唯一的交通工具拖拉机也时常走着走着就坏了。

孟祥玲的爱人有时需要下山买东西,就只剩下孟祥玲自己一个人在山里的简易板房。

“在大山里,太阳将落未落的时候,我都能看见狍子、鹿、野猪之类的动物在不远处奔跑,甚至还能听见狼叫,非常恐怖。有时候实在是困得不行了,我就爬到二层床铺上睡觉,然后又会被屋子里的耗子吵醒。”孟祥玲哭笑不得地说,现在想想也算是“忆苦思甜”了。

凭着多年来的坚持,孟祥玲把一片片荒地慢慢变成了农田。据统计,她开发土地总数达到1万亩,相当于一个中等行政村的耕地总面积。之后,孟祥玲还带动身边的人,一起进行开荒,并将自己多年的经验传授给他们,让更多人过上了好日子。

夕阳西下,播种机正在耕作(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每每回想起那些艰苦岁月,孟祥玲都会感慨:“我对这些山里的土地感情非常深厚,每次心情不好的时候,只要来到这儿,心情立马就好了。这里给我的印象太深刻了,我把我一辈子最好的时光都奉献给这里了。”

2008年初,孟祥玲创办了村里的第一个种植合作社——来亿大豆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的生产颠覆了当时农民种地的传统,将土地进行规模化种植,并使用大型农机具耕种,不少人想要加入学习,也有不少人对此嗤之以鼻,嘲笑她爱出风头。

“过去网络不发达,我只能通过看书了解先进的耕种模式,看到其他地方合作社经营的非常好,加上当时我开拓了不少耕地,也买了农机具,就想试试,觉得把大家组织在一起干活,力量更大一些,也更方便。”孟祥玲介绍,来亿大豆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后,她提出规模化、科学化种植,也得到了社员们的认可。

凭借着孟祥玲这股敢为人先,孜孜不倦的劲头,来亿大豆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蒸蒸日上,成为目前庆安县发展乡最大的合作社,孟祥玲也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

经过多年努力,孟祥玲成为了种田的“技术能手”(央广网发 受访者 供图)

随着合作社规模壮大,耕地越来越多,孟祥玲也在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种植水平和科学种田的意识。不管是向农业技术人员请教,去外地参观学习,还是自己看书、上网学习科学种田方法,亦或是参加县里组织的农业培训,孟祥玲一刻都不放松。慢慢地,她也成为了乡里小有名气的“技术能手”,平日里大家有任何种植技术上的问题都喜欢去找她探讨。

“现在合作社越做越大,我挺欣慰的,这么多年的努力没有白费。”孟祥玲说,现在种地和过去不一样了,我们只有不断学习,相信科学,接受新方法、新事物,才能既不费力又能增产增收。

编辑:庞淼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