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成都两会时间①|当乡村遇到都市 天府之国成都的乡村振兴方法论

2018-03-01 10:23:00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成都2月26日电(吴晓)“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把生活富裕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中心任务,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大城乡融合发展力度。”2月25日,成都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乡村振兴被提到了重要位置。

  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三农问题始终是党治国理政的重大课题。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鲜明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标定了“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基本路径,努力实现城市和农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成都近年来持续发力农业农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走出一条独具成都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新路。
  当乡村遇到都市,看天府之国成都的乡村振兴方法论。
  成都的乡村振兴方法论
  蜀地兴农,自古如是。成都对三农问题的重视早已有之。1978年以土地承包经营为标志,启动农业经营体制改革。原温江地区金鱼公社在全国率先“包产到组”,随后全面推开“双包到户”,农业生产力从高度集中统一经营中解放出来。1983年以“市带县”为标志,推动行政体制改革,为逐步缩小工农差距、城乡差距创造了条件。2003年,成都以促进城乡一体化为标志,推动统筹城乡改革。如今,成都依然重视农业农村,从年初的一场调研中可见一斑。
  1月2日,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范锐平新年首场调研聚焦三农问题,前往邛崃市调研乡村振兴战略落实情况。近年来,邛崃市夹关场镇在推动传统农业转型发展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自2013年“4·20”芦山地震后,夹关场镇以灾后重建为契机,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打造“茶旅小镇”,实现了传统农业向新兴业态的华丽转身。从此,“土里刨食”成为了历史,农民收入得到提高,增收渠道更加多元。
  范锐平在此次调研中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从产业入手。要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立足资源禀赋,做强产业支撑,找好领军人物,提升品牌效应,让老品牌焕发时代活力,让老百姓增收致富。
  同样通过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的案例,还有距离邛崃市夹关场镇117公里的成都市郫都区战旗村。
  从川西坝子上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村落,到享誉全国的“明星村”,战旗村有一套自己的“转型经”。2015年,郫都区被确定为全国试点,探索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借助“土地入市”改革机遇,战旗村集体资产突破2000万元,“沉睡”的土地开始被唤醒,土地改革释放出的红利,更成为助推村产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动力源。入市使产业不断转型升级,促进了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截至目前,郫都区建立农耕体验园160多家,打造乡村旅游示范村,以“妈妈农庄”和“乡村十八坊”为代表的乡村旅游综合体项目应运而生,农用地和建设用地资源被彻底盘活。
  资料显示,2017年战旗村集体资产4600万元,集体经济收入462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053元,村民们的日子越过越安逸。
  夹关场镇与战旗村,都是成都深耕乡村振兴,探索城乡融合发展的缩影。近年来,成都聚焦“优绿特强新”,不断提高农业供给质量;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稳步推进,探索形成“农业共营制”等新型经营体系;初步构建全域覆盖的新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休闲农业、农村电商等创新发展;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探索形成“小组微生”新农村综合体建设的体制机制;完善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支持政策。成都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正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成都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2018,成都整装再出发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的成都,如何继续走好乡村振兴之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2018年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发展现代农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中之重。
  报告指出,2018年,成都将加快天府农博园、崇州优质粮油产业园等重点产业园建设,积极争创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培育一批大企业大集团和总部型企业,积极培育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实施“农业+旅游”“农业+康养”“农业+互联网”“农业+会展”行动,加大培育农产品和食品品牌,加强食品行业老字号的保护和传承,用品牌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
  此外,报告还从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提升农村资源要素供给质效、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方面做出了具体的工作安排。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成都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让“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壮阔画卷在川蜀大地再开新篇。
编辑: 王霞

成都两会时间①|当乡村遇到都市 天府之国成都的乡村振兴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