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象州县融媒体中心传真】

  初春时节,春风拂面。在象州县花山社区老乡家园小区的秀珍菇种植房里,搬迁户张欢香一大早就忙碌开了。“几天前天气暖和,我们已经收了100多公斤秀珍菇。”张欢香一边干活一边介绍收成,脸上洋溢着笑容。

  老乡家园是象州县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这份稳定的公益岗位工作使张欢香很有干劲。

  2020年,象州县实施“文旅合伙人”志愿服务项目,邀请有志之士、爱心企业、社会组织、乡村能人等加入服务项目。如今,各村的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平台也“兼职”乡村振兴文旅发展任务,除了开办集体经济项目,还有农民指画制作、彩调非遗传承、文创产品制作等。

  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成了“多功能”平台,实现基础设施“硬件”和功能服务“软件”双提升。花山社区党支部书记容小梓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强化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我们都很振奋,觉得生活越来越有奔头。”

  2020年,象州县新建18个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并投入使用,举办广西象棋团体联赛、“两广五市”男子篮球精英邀请赛等赛事活动。今年,该县新建的文体中心将交付使用,并计划建设一批五人制足球场和村级篮球场,安装一批村级健身运动器材,不断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

  【国是共商】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

  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青海代表团审议和医药卫生教育界委员联组会时,对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补齐民生短板、保障人民健康、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等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始终把最广大人民利益放在心上,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

  “我区基层政府把主要精力和工作重点放在抓经济、抓项目方面,在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投入上有些力不从心。”自治区高级法院副院长戴红兵委员坦言,应加大对广西边疆民族地区基层社会治理的支持力度,在专项资金投入方面予以政策倾斜,让基层有人、有钱去做事,这样才能弥补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严重不足的问题。

  自治区政协副主席钱学明委员也就广西边境地区社会事业发展情况作了调查。他说,边境地区仍有5%的学校办学条件未达到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20条底线”要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学校空编情况较为突出,部分地区“有诊室无医生”“有教室无教师”。他建议加大边境民族地区社会事业发展投入,改善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条件,推进城镇化发展和百村千屯风貌改造,增强就业吸引力。

  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是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的重要内容。“十三五”期间,广西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各项目圆满完成计划任务,完成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89.86万套,其中棚户区改造61.42万套、保障性住房建设1.28万套,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改造完成19.70万户,累计解决262.7万居民住房困难问题。

  “目前,我区待改造棚户区量大面广,保障性租赁住房供不应求。”河池市委常委、副市长韦朝晖,广西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总工技术顾问朱惠英等8位代表共同提出加大对广西城镇保障性安居工作支持力度的建议。代表们介绍说,建市时间较早的南宁、梧州等市,以及作为老工业城市的柳州市,待改造棚户区户数均在5万—10万户;而在保障性租赁住房方面,当前国家层面仅对南宁、桂林和北海等市予以资金支持,其他城市供需矛盾逐年凸显。

  为此,代表们建议,财政部设立城市棚户区改造奖补资金,重点支持棚改工作起步晚、任务重的老、少、边、山、穷省区;在分配筹集安排资金时,应综合考虑地区城镇化率、农村人口市民化率、人口净流入量等主要因素。

  桂林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陈东辉代表也关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他认为,目前我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资金来源主要依靠财政补助资金,各地普遍存在财政支出压力大、居民出资意愿低、社会资本参与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希望国家适当降低企业、居民出资比例,并建议实施改造时不宜大拆大建,应以“拆改结合”的模式整体推进。

  社会保障是民生安全网、社会稳定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宣布的“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令人欣喜振奋,“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也提出了未来工作目标——加快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随着我国城镇化、人口老龄化、就业方式多样化加快发展,社会保障将面临新的挑战。“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厘清政府、社会、市场等不同主体在养老服务中的角色定位,着力破除社会养老服务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的养老服务新格局。”广西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农卫红代表说。

  (记者 龚文颖 王春楠 蒙进煌 通讯员 龚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