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著名诗人杨克:广州是一个生活化、市民化、人性化的城市

2017-03-29 10:06:00来源:南方日报

资料图:杨克。(图片来源:羊城晚报)

 

  据南方日报报道,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3月26日下午,著名当代诗人杨克带着诗歌走进了广州文艺市民空间,和大家一起重新发现和审视广州的诗意。杨克的诗歌常常是国内外各大诗歌节上朗诵的热门篇目,一直以来,杨克写广州、写商业文明、写历史变迁,从未停止过在写作中突破自己,在他的诗里,广州乃至广东的地域特征异常鲜明,一字一句都带着粤味。

  杨克说,“我最喜欢广州,这是一个特别生活化、市民化、人性化的城市。”谈起广州,杨克特别有感触,“我在北京待过一阵子,北京是一个非常学术化的城市,任何场合碰上别人都会说你是个诗人或者学者,回到广州大家谈的都是生活化的东西,这让人十分舒服。”现场,市民还踊跃上台,朗诵了《我在一颗石榴里看见了我的祖国》《逆光中的那一棵木棉》等多首杨克的代表作品,广州粤剧院演员葛锐娟还特意用粤语朗诵了一首《岭南》。杨克现场回忆了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有一年,江苏、浙江和广东三省的美术协会合办画展,出画册,想要找一首描写岭南的诗歌印在画册中,却发现找不到,于是我才想到要创作这首,半天就写出来了,因为我熟悉这里。我一直觉得,‘岭南’是一个文学叙述还不够充分的地域。”

  诗人杨克在日常生活中工作非常忙碌。他身兼《作品》杂志社社长,《网络文学评论》社长和主编,省作协专职副主席等多个职务,最近还翻译了一本小说集、一本散文体诗集,还参加了2017年小学生诗歌节的启动仪式,“我已经连续8年担任诗歌节的评委了。”他说。为此,他不得不晚上写作,但为了身体健康又不得不十二点前睡觉,“所以,我觉得,现在写作变成了一个非常成问题的事情,这也让他非常“头疼”。

  今年是中国新诗诞生百年,现场有观众提到,“现在有很多诗歌流派,一种写得太直白不够诗意,一种写得太意向不接地气,写得太连贯,有散文化倾向会被质疑,写得太跳跃又会被质问不成诗,究竟什么才是好诗?”对此,杨克认为,诗歌是口口相传的,有一种是“技术特别好”的,比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但李白也会写“床前明月光”啊,像这种诗歌它没有很强的创造力,但特别有灵性或者有哲理性,“只要它打动了我们,我们记住了它,也是很好的一种诗歌。它传达了一种普遍的情感,有共鸣的就是好诗。”

  面对语言老师进行诗歌教育的困惑,杨克提到,他希望语文老师能允许学生有一种“想象力的写作”,应该宽容一些。“中国的学生在美国读书总是能拿好成绩,但科研能力反而不如美国学生,症结就在于缺乏想象力、创造力。所以,我们老师在应试教育容许的情况下应该尽量保护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编辑: 王雪薇
关键词: 广州;文化;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