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广州2月18日消息(记者 夏燕 官文清 黄璐璐)北京冬奥会接近尾声,疫情之下的这届冬奥盛会聚焦着全球目光:竞技体育的魅力加上一只憨态可掬的“冰墩墩”,令本届冬奥会充满了温度和善意。

一个小小的吉祥物,为什么能击中这么多人的心绪和时代的情绪?“冰墩墩”现象又为何会发生本届冬奥会上,是偶然还是必然?

曹雪近日在广州接受央广网记者采访(央广网记者 黄璐璐摄)

关于“冰墩墩”,有太多故事值得挖掘:关于设计本身、关于团队力量、关于文化符号、关于开放包容的土壤……近日,广州市新闻办组织专题采访活动,邀请“冰墩墩”设计团队负责人曹雪,从不同维度分享了关于“冰墩墩”破圈背后的思考和启示。

从某种程度上看,诞生自广州美术学院的“冰墩墩”,早已褪去了城市的标签,而是内化为一种连通世界的语言:可爱、治愈且极具感染力,对讲好中国故事,无疑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样本。

央广网采访团队与曹雪合影

中国人的浪漫

2月4日晚,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二十四节气倒计时、五环“破冰”而出、“黄河之水天上来”、“一叶知秋”点燃主火炬……中国人用一个个经典瞬间惊艳了世界,也让大家记住了什么是“中国人的浪漫”。

在开幕式现场,一只会发光的“冰墩墩”显得格外抢眼:开心溜溜滑,挥挥手里的小心心,向观众表达来自它的爱意。

冰墩墩在开幕式现场挥着手里的小心心(央广网发 图源网络)

什么是中国人的浪漫?讲究的是一份意境,哪怕是融入了未来的科技感,依然传递着根植于中华文化的自信。

据曹雪介绍,“冰墩墩”的创意源自北方的传统美食——冰糖葫芦,将中国独有的大熊猫形象与富有科技感的冰晶外壳做了巧妙的结合。

至于结合的方式,则是让大熊猫“穿上衣服”。“熊猫和冰壳都不是新元素,但是把二者组合在一起,就产生了化学反应”。

概念有了,接下来就是历时10个月、前后1000多次的修改。随着憨态可掬的“冰雪熊猫”正式出道,它也创造了一项纪录——冬奥会吉祥物历史上首次使用硅胶外壳。

同样诠释出“中国人的浪漫”的,还有让广大网友欲罢不能的“金墩墩”。

这款冬奥会获奖选手们人手一只的限量版,其金色花环的设计理念源自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岁寒三友”——松、竹、梅,寓意坚韧、顽强和旺盛的生命力,以此表达对获奖运动员的称颂、敬意和美好祝福。

限量版“冰墩墩”(央广网发 图源网络)

“几乎在一两周之内拿出了这个概念,是我们几个研究生想出来的。”曹雪解释,这几个要素高度契合了中国文化、冬奥会、冰雪运动和奥林匹克精神,“不惧严寒,更高更快更强”。

坚定文化自信,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基础和前提。一个小小的“冰墩墩”,从初始理念到元素构成,再到细节处的一一打磨,中国文化的要素随处可见。

可爱,或许只是它物化后的外在表现;而可爱之下,蕴含的则是中国人的浪漫和想象力。

友好的文化使者

在北京奥运村,无论是各国运动员还是境外媒体记者,都喜欢手捧“冰墩墩”合影;美国冰壶运动员晒出中国运动员赠送的“冰墩墩”奥运纪念徽章,称赞中国运动员的体育精神……

冰壳之下,“冰墩墩”传递出的那一分“暖”和“软”,让原本紧张的体育竞技变得和谐友爱;疫情之下,小小的手办竟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冰墩墩抖雪时的样子(央广网发 )

连日来,曹雪接受了大批境外媒体的采访,“一见如故”的感触就是例证。

“为什么有这样的感情?我觉得可能是‘冰墩墩’发挥了作用。它作为一个友好的文化使者,已经事前在我们中间沟通过了。

令曹雪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与“冰墩墩”的狂热粉丝“义墩墩”——日本电视台记者辻冈义堂的“云会面”。

“连线时,他非常激动,当场给我出难题。他说,你能不能现场给我画一个我手持‘冰墩墩’的速写?当然,我满足了他的愿望。”

从全世界范围来看,“冰墩墩”身上散发的气质,具有更深层的意义和价值。曹雪在采访时也坦言:“‘冰墩墩’的使命,可能从冬奥会延伸得更远。”

“冰墩墩”活跃在奥运村(央广网发 图源网络)

自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全世界的沟通在减少,人和人之间、国家和国家之间的隔阂越来越大,全世界都需要弥合关系。

“恰逢此时,中国成功举办了这届冬奥会,这是短时间难以取代的平台,而‘冰墩墩’就诞生于这个平台,无形中承载了我们所需要的那份温暖。”

国际奥委会奥运会部主任克里斯托夫·杜比曾评价:“‘冰墩墩’必须是我的收藏品,也将是全世界所有孩子都要拥有的收藏品。”

事实上,可爱的“冰墩墩”早已凭借独特的气质,冲破了年龄的圈层、国家的圈层、体育的圈层,治愈着不同肤色、不同文化、不同信仰、不同生活方式的人们,也传递着中国举办冬奥会向世界释出的强烈善意。

想象力源自何处?

在北京冬奥会赛场内外,憨态可掬、充满科技感的“冰墩墩”,吸引了一大批粉丝。

人们惊叹于小小的吉祥物,竟有如此的感染力,但背后却是跨越地域、跨越时空的想象力,赋予了它强大的生命力。

一堆可爱的“冰墩墩”(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这份想象力来自于何处?紧密协作的团队、开放包容的土壤、高速发展的时代,三者缺一不可。

在采访过程中,曹雪反复强调,未来很多设计项目可能都不是传统的,需要不同类型设计师的配合。这次“冰墩墩”能够设计成功,正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日本动漫产业十分发达,连日本记者都惊讶为什么你们会把细节处理得这么好!从每个角度看,眼睛、鼻子、嘴巴的距离都是完美的。”

对此,曹雪解释,团队成员在设计过程中,把平面的二维草图放到电脑上,生成三维图像,再360°去调整冰墩墩。“尤其是鼻子,太高了像狗或者狗熊,太短了又像兔子,一个简简单单的大熊猫,它的艺术语言和艺术手段都要经得起锤炼。”

作为“冰墩墩”设计团队的负责人,曹雪在广州工作生活了20多年,“敢为天下先”的城市底色早已融入了他的创作思维。

从2017年的广州城市形象标识,到2019年的亚洲美食节吉祥物和读懂中国·广州国际会议的视觉体系,再到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曹雪领衔的广美团队每一次的设计作品,都与广州开放包容的气质同向而行。

“或许没有见过冰雪的孩子,反倒对冰雪运动有超强的想象力、创造力。”这句广为流传的话,就出自曹雪之口。

2018年,北京冬奥组委宣讲团来到广州美术学院,曾表达过对岭南没有冰雪的顾虑。宣讲团走的当晚,曹雪便成立了14人的团队,奋战10个月,往返北京逾20次,修改方案1000多次,才有了最终的“冰墩墩”。

“这就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用它自己的实力在说话。”曹雪分享了一个数据,在全球35个国家征集来的5800多个作品中,排名前十的作品中,有三个由广美团队设计。

曹雪激动地说,“我的团队成员大部分是广州人,文化基因里面已经渗透了包括商业元素在内的重要内容。”

冰墩墩的启示

作为北京冬奥会的吉祥物,“冰墩墩”无疑是一次成功的国际传播案例,更是中国设计理念从元素思维向系统思维转变的一次重要飞跃,为“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带来了诸多启示。

在曹雪看来,“冰墩墩”的成功,文化性、艺术性、商业性三者缺一不可,即“好看、好玩、好卖”。

“文化性的选择是内容本身,比如熊猫、京剧脸谱等象征中华文化元素的东西,但是讲‘好’中国故事,还需要艺术性支撑,用艺术的语言表达;最后是商业性,‘好卖才是硬道理’。”

曹雪进一步分享了他的方法论——所有创造性的作品,99%以上都是旧元素的新组合。“两个全新的元素,组合起来没有任何传播力,熊猫和冰壳大家都知道,那么‘冰墩墩’就是一个‘传而有达’的作品。”

曹雪在采访中分享自己的设计理念(央广网记者 黄璐璐 摄)

在他看来,作为设计师,眼界要高,要有国际化视野,但身段要低。“当他服务国家,服务一群人的时候,需要把身段降下来,要接地气。‘冰墩墩’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具有伟岸形象的吉祥物,它接地气接到让你可以捧在手上。”

曹雪表示,设计需要全新的概念,但不能做概念化的事情。“把剪纸图案、汉砖纹样或者京剧脸谱等中国元素,添加到鞋子、帽子或者其他文具产品上,并不是真正的国潮,这只是一种元素思维。但是,今天的国潮包括中国设计要进入到系统思维的阶段。”

“以‘冰墩墩’为例,它身上没有任何一个画蛇添足的中国传统元素,它就是一个冰壳,只不过多了一层冰丝带,依然保持了一个简约的熊猫形象。”曹雪强调,语言越简约,能量就越充沛,表达就更准确。

冰墩墩与雪山高峰相映成趣(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作为一名老师,曹雪希望借这次“冰墩墩”现象,从学理上好好地归纳整理,为下一次国家形象设计提供参考,“不要说一次热度就完了。”

北京冬奥会既是体育健儿展现体育精神的全球盛会,也是我国展示综合国力和文化自信的重要窗口。

可爱的“冰墩墩”,不仅是一个文化符号,还是一位文化使者——开放、自信、包容、充满善意,更是可爱中国的一个缩影。

正如曹雪所说,“讲好中国故事,既要读懂自己,又要读懂世界。”

编辑:张胜强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