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播网首页

一键登录

央广网首页  |  快讯  |  文史  |  国内  |  国际  |  军事  |  财经  |  视频   |  图片  |  科技   |  娱乐  |  体育  |  社区   |  教育  |  女性  |  旅游  |  汽车

最新报道 > 正文

“价格谈:物价涨到何时休?”全程文字实录

2013-10-16 18:18  来源:中国广播网我要评论 

 

  [主持人]大家好,我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的节目主持人纪春,欢迎来到《大国大时代——中国经济十月谈》系列时事报告会的现场,这个系列报告是会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央广网主办,共有10场,这10场报告会我们邀请20多位知名专家学者,紧扣中国经济脉搏,研讨当前经济领域的升级、增长、价格、货币、农业、地产等各方面的问题。

  今天我们展开的是第三场报告会,主题就是“价格谈:物价涨到何时休”。我们今天选择在中国著名顶尖学府之一的中国人民大学举办。

  说到物价,相信大家不会感到陌生,在我们生活中,价格可以说无处不在,小到柴米油盐、住房、用车,大到企业并购、国家举债,都和价格息息相关。价格一方面反映着商品的多少、反映着它的稀缺程度,同时也反应着这个社会的成熟程度。

  首先为大家介绍这次报告会的主讲嘉宾,他们是: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姚景源先生,欢迎您,姚先生。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先生,欢迎您范老师。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先生,欢迎您周司长。

  [主持人]欢迎各位来到现场的老师、同学们,以及其他来宾。

  今天央广网、新浪、和讯、腾讯、优酷等都在同步呈现我们这场报告会,我们对正在场外关注本场报告会的听众,还有网友也表示热烈的欢迎!

  看似高深莫测的经济学知识,其实和我们每个人的关系都非常密切。看似多变的经济现象,我们说归根结底都在探讨一个字,那就是“钱”,只不过每个人对钱的理解可能不太一样。对于我们普通的消费者来说,兜里有多少钱、家里有多少存款,这些钱有多大的购买力,可能是我们最最关心的。所以今天我们的报告会也在经济之声新浪微博开通了一个话题的讨论,现场大屏幕也会实时展现,大家可以把自己关心的问题写到问题卡上,或者是发到微博上来跟我们互动,稍候工作人员会把问题卡收上来,我们也会请嘉宾做一个现场的解答。好,下面我们开始本场报告会,请看大屏幕。

  好,本场的主题就是:价格谈——物价涨到何时休。说到物价的变化,我们常常会用三个字母来表现,就是CPI,这3个英文字母应该说也是家喻户晓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在每次国家统计局公布最新数据的时候,都会第一时间为大家呈现和解读。

  那么,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我们国家的物价总水平会受到哪些方面的影响?以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为任务的升级版中国经济,又会如何引领物价的走势?解答这些问题,我们要请出今天的第一位主讲嘉宾。这位嘉宾每一次露面,都会面对很多的问题,特别是记者的追问。他的观点不仅传递宏观经济的发展态势,也会影响公众对于经济的信心,他就是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姚景源先生!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有请姚景源先生,有请!

  [姚景源]刚才主持人讲,说这个CPI都是大家很熟悉的一个词、一个概念,我也讲过,如果我们现在要投票去选一个普及率最高的经济词汇,那么恐怕就是CPI。我曾经遇到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大妈,她说你给我说说CPI能涨到什么程度?我当时心里就想,这位老大妈她可能其他的英文字母她都不知道,但是她知道CPI。

  另外,我曾经在国家统计局工作,所以不少人都跟我说,统计局算的CPI不准,他说你到商场去看一看,哪有商品二点几、三点几的增长。我的家属也会说,统计局CPI一点都不准,她到商场买东西,给我买内衣内裤,68块钱一件,我说,内衣买这么好没必要、普通的就可以。她说,这就是最便宜的了,就是普通的。

  我是1983年研究生毕业,我们那一年全国一共毕业3000人,你想到哪里去工作,你就可以到哪里去工作。不像今天这样,存在着找工作难的状况。我是学经济的,原来在企业工作过,组织上让当时的国家经委搞工业,我就服从了组织上的决定,从吉林大学到了北京、到了国家经济委员会。1983年一个月工资62元。你不要小看62元,在当时来算高工资,当时大学本科毕业是56元,62元的话一个普通家庭,当时可以养活一家人。所以显然,我一直是主张把稳物价放到宏观经济政策的一个至关重要的位置,因为价格关系民生,价格也关系整个宏观经济的运行。

  我们现在回过头来,回到整个宏观经济,说说中国的价格。在去年年底,中央经济会议确定,2013年,物价涨幅要控制在3.5%以内。现在10个月快过去了,我们现在断言,全年我们能够实现把物价上涨幅度控制在3.5%以内的目标。我想这是2013年中国宏观经济取得的一个来之不易的成就。

  为什么说稳物价的成绩,是来之不易的呢?因为价格的涨跌取决于众多因素:第一,外部因素。所谓外部因素,经济学把它叫做输入型的通货膨胀,所谓输入性通货膨,就是中国现在是世界上第二大进口国,我们自身的资源状况,难以支撑现在这种增长方式,所以现在中国相当多的资源要素要靠国际市场。比如原油,现在55%以上要靠进口;铁矿石,一半以上要靠进口。我们吃的大豆和豆油,现在全世界贸易量的70%,被中国买进来。在这种状况下,国际市场上这种大众商品价格的变化,势必就通过进口的渠道,传导到我们国内,进而推高我们国内的物价,那叫输入性通货膨胀。各位都清楚,近年来,输入性通货膨胀对于中国的物价上涨是一个强有力的推手。就我们自身来讲,这是增长方式所导致的,而增长方式的转变,又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是第一,就是外部因素。

  当然我们在讲物价上涨的时候,更多的还是要考虑到自身的原因。物价、价格问题说到根本上,是货币问题。也就是说,回过头来再研究物价上涨、研究通货膨胀的时候,我们要检讨货币政策。大家知道,我们广义货币就是M2的数量,2001年的时候15万亿,但今年上半年到6月份,是105万亿。显然,这会推高物价。而货币出现这样的状况,也和我们的增长方式有关系。

  过去比较长时间,我们的经济主要靠投资拉动,大量的投资靠信贷。显然这种信贷和货币状况,是推高物价的一个根本原因,这是货币政策。今年之所以说我们在稳物价方面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就,客观地讲,今年面对的诸多的、极其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我们始终保持一个稳健的这样一个货币政策,既不紧缩,也不扩张,应当讲今年我们稳物价的成就,和我们贯彻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有着直接的关系。

  还有一点,中国的物价有一个结构性特征。就是越是贴近民生的产品涨得越厉害。比如肉、禽、蛋、菜。我们研究中国物价的时候会发现,食品价格的上涨对于推高CPI,能够有多大的贡献率呢?基本上是在70%左右。在参事室我写了一个报告,报给了总理,我说我们稳物价,我觉得重在稳定农产品和食品价格。为什么食品和农产品价格,会有这样一个上涨的状况?非常重要的原因还是农业技术薄弱。我们农业是个什么状况呢?一方面,是“千家万户小生产”,另外一方面,我们对应的是“千变万化大市场”。“千家万户小生产”要和“千变万化大市场”对接,把对接这一副“千斤重担”交给了农民去挑,这是不对的,农民他挑不了这样重的一个担子,我们要高度关注农产品流通体系的问题。总理在我的报告上批示,他说是应当重视关于农产品流通体系薄弱的建议,他说这确是我们的薄弱环节。

  价格决定下期产量,也就是说,农民养的、种的今年赚了钱,下一个周期就会都去养、都去种,大家都去养都去种,下一个周期产量就会增加,产量增加价格就会下行,价格下行就会出现亏损,然后大家看到亏损,于是就不再干了,于是在到下一下周期,产量又会减少,所以这就是本期产量决定本期价格,本期价格决定下期产量,按照这个理论去分析的话,能看到农产品的周期性。

  近几年来生猪的价格大家都有明显的体会,一段时间猛涨,然后再跌,再涨、再跌,就形成这样一个周期。为什么是这样一个周期?最主要的就是千家万户小生产,比如生猪,超过60%都处在散养阶段。这种散养状况,最终就导致农产品周期性的规律日趋明显。所以即使我们采取了很多调控措施,结果都躲不过“蛛网理论”对价格形势的左右。这种状况下,加上流通体系薄弱,结果就会出现:当农产品价格上涨的时候,农民并没有真正多少多大的好处,好处都在中间环节;当农产品价格大跌的时候,城里的消费者也没得到好处,好处也留在中间环节。所以解决物价问题,重在解决食品和农产品价格;解决农产品和食品价格,又重在解决农产品流通体系薄弱的问题。现在其实农民没有话语权,尽管我们天天讲说三农问题是全国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特别是农民增收问题是我们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是农民还是没有话语权。

  有人批评,说你这种抽样的不对,说你抽样也没抽到我,你怎么能说你这个准确呢?我曾经讲过,说抽样是一门科学。我举一个抽样最简单的例子,比如说我们煮饺子,大家在家里都吃饺子,这个饺子怎么煮呢?就是水开了,把饺子放到锅里,然后在开一段时间之后,你要捞一个尝尝熟没熟,你捞这一个尝一尝,熟没熟,那到经济学、统计学就把他叫抽样,这一个熟了,全锅都熟了,不用你把全锅都尝掉,所以抽样是一门科学。

  应当善于利用抽样这种办法,那么显然,由于我们现在这种状况,我们实际上在价格上涨当中,真正受损失最大的还是农民。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还是要努力去提高农业的组织化,去提高农产品流通的专业化,我们还是要帮助农民来解决农产品的食品流通问题。解决农业基础薄弱问题,如果涉及到价格问题上,更重要的是要解决流通问题,这是应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思路。   再做一个预测的话,如果能按照我们“十二五”规划的要求,能够始终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能够加大反垄断的力度,能够让市场机制更好的地发挥作用,同时我们又加大市场监管和执法的力度,中国的物价会有一个良好的、大家满意的状况。我们党十八大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就是到2020年,国民收入要翻一番,就是我们人均、城乡人均收入要翻一番。大家收入要翻一番的话,一定要在稳定物价的基础上。如果说物价不稳定,也翻了番,那是不可以的。

  今后,我们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当中,还是要把稳物价作为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任务,一定要看到稳物价事关民生、事关社会的和谐稳定,稳物价也是我们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保持物价基本稳定,我们建成全面小康就大有希望,社会就能够更加和谐,也会增强我们的幸福感。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各位,谢谢大家!

  [主持人]下面有请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

  [范剑平]非常高兴来跟大家谈一谈关于国际因素对国内价格的影响。最近有一个词,叫做输入型通货膨胀。金融危机以后,最大的鲜明的特点就是发达国家价格相对平稳,而且涨幅比较小,甚至有些国家还有通缩的压力。比如日本长期他就是通缩的压力,但是,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国家价格上涨的压力比较大,在整个国际涨价因素中间,造成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当然,和我们新兴市场国家所处的发展阶段,有很大的关系,就是当新兴市场国家加快工业化发展,对人员、原材料的需求已经成为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中间的需求的主要因素,甚至有些人把这个干脆就叫做“中国因素”。

  发达国家实际上对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更多是来自他们的货币政策。尽管影响它的因素很多,实际上主要是三大因素。

  第一就是看美国走货币政策所带来的美元走强还是走弱,因为大宗商品价格都是以美元来计价,所以当美元贬值,大宗商品价格就上涨,而反过来,美元走强,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压力就会减轻。

  第二个大的因素,就是来自新兴市场国家对原材料的需求。

  还有第三个因素,就是国际地缘政治因素,其中尤其是石油受到中东动荡的形势、伊朗核问题等等的影响,这些因素都会对国际的油价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产生影响。

  如果分析最近几年的油价和大宗商品价格的走势,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就是波动的幅度正在逐步减少,而且逐步趋向于平稳。以油价为例,2012年,国际油价波动的幅度在77美元到110美元之间,波动差达到了40%,但是今年,国际原油的价格是在86-190美元之间波动,这个波动的幅度很明显在缩小,特别是如果以今年的年均价格去年的年均价格来相比较,美国的原油价格,涨了2.3%,但是英国的石油是降了3.3%,几乎可以说是持平,所以我们说,价格年内波动在缩小,年度之间有这个波动,也在缩小,这个图就反映了这个局面,过去曾经有个非常大幅的波动,大家更多的是关心下一步让明年国际油价,将会怎么样。根据我们最近收集的关于油价权威的预测机构,大家对2014年油价的估计,都认为年均家会略低于今年,因为世界经济复苏,曾经呈现出一个所谓的双重适格,就是发达国家复苏非常华丽,但是曾经新兴市场国家,在金融危机以后的头两三年,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发达国家,所以一个快一个慢,叫做双重输入,但是今年倒过了,发达国家的复苏在加快,但是新兴市场国家尤其是以印度、巴西、印尼等一批新兴市场国家,今年经济等于明显减速,其实我们今年经济增长速度与去年相比也是减速的。

  最近两年有好多人都喜欢拿中国和美国的物价去比,美国可能服务业的价格比国内还贵,因为他人工成品高,家里请的保姆,中国虽然保姆公司那么多,中国还是劳动力还是便宜。但是一讲到制成品,特别是好多居然中国制造的制成品,在美国卖的比在中国还更便宜,而且不只是outlets的价格,是指北京的百盛和美国的梅西百货。这就令人觉得不可思议,收入比美国低那么多,但是有那么多制成品还更贵。主要可能是三个原因,不去比较那个奢侈品,因为奢侈品有的时候确实是不太可比,就是老百姓要穿的衣服、鞋帽,我们比海外贵,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增值税有点高,出口退税力度大,这个商品到别的国家,因有一些国家他们是以直接税为主,以间接税为辅,所以我们退完增值税以后,到那加不了17%,可能就加11%、12%,那比你税率低的部分在商品价格中间就会低,那么国家目前这么高的增值税税率是有利于鼓励出口和内需扩大,所以现在也有很多人介意。

  我们的物流成本是在于制度成本太高,软环境有很多是不利于物流企业的,所以物流企业经过层层的盘剥以后,当然就会对我们商品造成很大的影响。国家也采取了一些急救性措施。第四个可能就是我们国家商业部门、零售部门,他存在着一些中国特色的潜规则,这些东西在国外不可思议,但在中国居然会有促销费,就是人家到你商店去弄一个柜台去卖东西,结果就成了商家盘剥的对象了,所以我们好多商家,就是经常要对人家进店的厂家要搞好多的盘剥。好在我们普通老百姓可以网购,你发现网购的东西跟商场比便宜一半算少的,有好多东西就是商店卖的东西三分之一的价钱,老百姓有老百姓的活法,高帅富有高帅的活法,但是总体来说,我们国家这样的国内的价格,如果说是水平于国外,绝对不利于我们扩大消费。

  作为整个国家来讲,扩大内需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长期形势,我非常同意刚才姚老师讲的,就是扩大内需少点口号,来点实的、真的、实惠的措施,能不能从增值税税率的方面,有利于我们商品价格的稳定,从加快物流这一块,特别是把一些不合理的各种的行政性收费取消掉,能够来降低我们的物流成本,还有一个就是对商业领域这些潜规则,确实是应该进行整顿,真的是为了扩大内需,可以真正做的工作还很多。

  [主持人]我们感谢范剑平先生和我们一起分享您的观点。听君一席言,让我们受益匪浅。

  刚才范剑平先生特别谈到我们更应该关注为什么相同商品在国内外这么贵的问题,和姚景源先生的观点也很一致。未来的物价会呈现一个什么样的走势?我相信这是大家非常关注的,对于这个问题,有一位“随时把握波动经济脉搏”的人要把答案奉献给大家,他二十来一直从事价格工作,在价格总水平调控、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价格法制和市场价格监管等方面都有独到和深入的见解。他就是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先生,好,我们掌声有请周司长,有请!

  [周望军]谢谢主持人,也感谢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给我这个机会,介绍一下当前的价格形势和价格工作。对于价格工作,有一点感触,应该说,一方面,物价问题是最简单的问题,说它简单是因为价格问题我们每个人从生到死每天都会遇到的问题,另一方面,价格问题又是最复杂的,为什么呢?价格的变动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马克思讲过,物与物交换的背后,反映的是人与人的关系,所以物价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关系到民生、关系到政府政策、关系到我们生老病死,关系到我们的喜怒哀乐,今天借这个机会这个向大家说一下我个人的一些认识。

  今年1-9月份,我国CPI同比平均上涨2.5%,总体运行平稳。9月份,CPI上涨3.1%,超出了市场普遍预期,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9月份是学校集中开学的时间,各类教育收费普遍上升,学前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其他收费出现一定程度上涨。第二,是旅游价格一定程度上涨,旅行社收费价格环比上涨3.8%,随着新的《旅游法》10月1日正式实施,也可能是一些隐性的消费逐渐显性化了。第三,由于中秋、国庆消费集中,加上部分地区遭受自然灾害的影响,蔬菜价格上涨较快。

  判断今年的物价形势,应该说,今年CPI同比平均涨幅控制在3%以内,没有太大问题,这是我们的基础判断。那么接下来明年是个什么情况,我个人的观点,明年的物价可以保持在温和可控的区间。有以下几个理由:第一,我们整个世界经济复苏是一个弱复苏的态势,总需求是比较疲弱的;第二,我们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将保持连续性、稳定性,这为物价稳定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第三,我国的农产品供应是有保障的,这些年来,通过政策的扶持,我们国家的农业生产不断增强。总体来说,明年的物价稳定是有很多有利条件的。2013年,我国制定的经济增长目标是7.5%,物价控制在3.5%左右,这是匹配的。现在我们经济增长实际上可能超过7.5%,物价实际上是2.5%左右,与其他金砖国家相比,我国经济增长比较稳定,物价也是比较稳定的。别的国家,例如像印度CPI上涨11.1%,物价形势却是很严峻的,而我们的物价还是比较稳定的。

  第二个问题,要谈一下价格工作。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国整个工业化、城镇化的过程中,发现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刚才姚景源先生也讲过了,就是把保障食品安全和食品价格基本稳定作为一个重点的工作;第二个问题,就是我们专业人士所说的,资源环境产品价格的改变。

  先谈第一个问题,保持食品价格稳定。因为食品占CPI比重较大,离开了食品,别的就无从谈起。现在很多人谈到美国的强大,谈到美国的航空母舰、太空计划、美元走强,但是更要认识到,美国之所以是大国、强国,基础是美国首先是一个农业强国,所以他才可能是经济强国、军事强国。

  第二个问题,是我们国家现在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是比较严重的。我们的石油对外依存度在57%左右,就是一百辆车里面,有57两车烧的是外国的油,而我国的私家车刚刚过了1亿辆,未来还有很大的空间。所以石油价格上涨了,跟国际市场有很大的关系;我们的食用植物油,包括大豆,对外依存度可能高达80%,打个比方,美国人种了10亩大豆有6亩是中国的。

  我国首先是面临的是资源短缺、环境破坏,价格是下一步需要研究的。很多人认为我们的资源产品价格不应该比美国高,因为我们的收入比美国低,但是我们进口石油的时候,沙特阿拉伯、伊朗等国卖油给我们,是不是比美国人便宜?他们还是谁的钱多卖给谁。由于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又处于快速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阶段,资源价格较高的问题是存在的。另外,我们的环境问题也比较严重,我们现在环境价格的改革处于初步阶段。举个例子说,垃圾处理费的情况,很多地方垃圾处理不收费,垃圾随便丢,怎么能保护环境呢?还有污水、固体废物、碳排放,这些都还没有解决。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环境资源价格改革,是必要的。

  第三,关于价格的监管、反垄断等问题,刚才姚景源先生讲了,去年以来,国家发改委根据《价格法》、《反垄断法》对垄断行为进行了坚决的打击。我们是一个法治国家,对损害群众利益,谋取暴利等不法行为,予以坚定的惩处,但是我们要依法,要适度,我们处理打击垄断,不是为了罚钱而罚钱,我们是为了要使市场行为能够更加规范,有利于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另外说回来了,在我们的身边,垄断现象,损害消费者的霸王条款依然很多,此外,医药、教育、物业管理等问题,也需要逐一解决。我们有信心,整顿相关领域的价格收费问题。请大家相信我们,我们会依法把相关价格和收费监管好,把中国的物价稳定住,能够使我们的价格工作促进经济结构转型,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服务民生方面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谢谢大家。

  [主持人]让我们再一次以热烈的掌声感谢刚才为我们做演讲的三位嘉宾,下面马上要进入到现场的互动环节,我们首先请三位嘉宾场上就坐。再有请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经济之声观察员陈爱海。

  我想问赵锡军院长关于物价上涨的问题,因为我们作为消费者是有切身体会的。到底未来物价的走势我们更多的去关注积极因素,还是一些压力?

  [赵锡军]从未来发展角度来讲,我还是同意周望军司长的观点的,中国面临的13亿人口的消费者,庞大的队伍,供求关系方面还是会趋于紧张的。我期待在物价上涨的时候,我们的收入比物价的上涨幅度能够更快,能够从消费者的角度来应对物价上涨带来的压力,使我们的幸福感受能够维持。

  当然影响物价上涨有一些因素,刚才这三位专家也已经提到了,货币,这是一个双刃剑。货币的因素要用好,货币政策也要用好。从今年以来的情况看,我们的政策还是用的很好的。还有市场化的程度,越来越多的人买房子是为了增值,投资的特性就越来越明显,很多商品资产化了。

  还有成本,成本的因素刚才周司长也提到了,原油、劳动力,这些东西都是在上升的。还有我们在实体店买东西,从生产出来到消费者手里,中间的差价还是很大的,这些问题都是我们需要考虑的。

  [观众]房价统计在CPI之中吗?统计局有关于房价的统计吗?

  [姚景源]CPI包括居住因素。全世界的买房子,都算在投资之中,而不算消费。消费是指这个产品的使用价值要消亡,就像吃饭。但是买了房子,房子的使用价值没有消亡,而且还会升值。

  CPI房屋这个因素里面,包括,房屋租金的价格,建筑装饰装修价格、物业管理费、煤水电气的价格、银行按揭贷款的利率。

  CPI其中还包括其他的因素,包括烟酒、通讯啊,等等。最终体现在指数上面的,还是应该看到后面发生的趋势。我们民族的文化,有点缺憾,我们不太善于量的分析,就是定量的分析,特别愿意定性的分析,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其实应该把量的变化体现出来,全都考虑进去。中国经济是平稳,是上行还是下行,这是重要的。

  [经济之声观察员]今天的演讲增长了我们好多知识,老百姓能不能提前想一想问题来提前应对物价的上涨?自己能做点什么?

  [范剑平]未来可能大通胀一定会发生的。但是现在在通胀预期之中,我们还可以学习经济规律知识,能够跑赢通胀。

  农产品,虽然我们也可以从国外进口,但是我们13亿人也不能依靠国外。农产品价格比较科学的应对办法,可能是,每年涨一点,让农民有积极性。

  好多人觉得可以买房子来抵抗通胀,但是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鼓励这样,当房东来抵抗通胀。所以任何投资,都不如投资自己,提高科学技术水平。还是投资科技。

  [观众提问]现在是供大于求,这是不是跟价格上涨是矛盾的?还有“中国大妈”还应不应该买黄金?

  [周望军]在刚才的报告中,我说得很清楚,就是明年的价格总水平仍然将处于温和可控的区间。刚才我也分析了具体原因。一般来说,市场中的具体商品供过于求,就会导致价格下降。但实际经济运行中,商品数量繁多,某一种或一些商品的供大于求的同时,其他商品可能存在结构性的供求矛盾,这并不冲突。另外,你刚才说的中国大妈购买黄金的问题,我的建议是要放眼长远,理性投资、价值投资。

  [赵锡军]应对通货膨胀,我是赞成,选择好的企业进行投资。而且现在有很多好的企业的股票价格像白菜一样。但如果是大家都去投资,那就变成一个炒作了,可能会大起大落,在任何一个品种投资的时候,都要考虑到氛围的问题,如果大家都去做这样一个事情可能就会大起大落,得不到想要的结果,还是要选择一些并不是大家都去投资的,都要去购买的东西才行,所以自己要有自己的一些想法。

  其实我更同意几位专家刚才的观点,投资什么都不如投资自己的智慧。通过投资,日后收入得到了增长,这就是抵抗通胀普通人能做出的应对。

  [观众提问]关于房价,现在的供求关系是刚性的,几位专家有什么看法?

  [赵锡军]人多房子少,还是应该房价的最重要的因素。很多人原来在农村地区居住,现在到城市里来找工作,找房子住,需求就变得非常大了。

  如果要改变这种情况的话,还是要改变中国人的居住习惯,让大家分散到非热点地段、非市中心的地方去居住。这也是西方国家现在都在使用的方法,日后的中国也会有这样的趋势,这是长期的问题。

  

版权说明: 转载须经版权人授权并注明来源。联系电话:010-56807262

编辑:王梦妍

央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