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播网首页

一键登录

北风“急救”北京污染

中广网首页  |  快讯  |  评论  |  国内  |  国际  |  军事  |  财经  |  视频   |  图片  |  科技   |  娱乐  |  体育  |  社区   |  教育  |  女性  |  旅游  |  汽车

央广新闻 > 正文

[中国湿地报告]探访河北塞罕坝自然保护区——北京固沙源

2012-05-22 10:53  来源:中国广播网我要评论 

  中广网北京5月22日消息(记者刘湛)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在离北京300多公里的河北塞罕坝自然保护区,分别着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造林场和为滦河、辽河提供重要水源的湿地。它们是为北京固沙源、为天津、沈阳保水源的最后一道生态屏障。正在塞罕坝湿地采访的中国湿地报告东北华北组发回相关报道。

  在塞罕坝湿地滦河源的源头,从源头往四周眺望,塞罕坝的山并没有山的那种陡峭,全是一片一片的缓坡像大海里微微起伏的波澜,不远处膝盖一般深浅的碧黄相间的草丛当中,星星点点开着叫不出名字的野花。远山的雨雾已经渐渐的散去,在阳光的呼应下,这个滦河的源头是显得特别的美。

  塞罕坝林场千层板分场党支部书记张永贺告诉记者,滦河水源地每年都要进行监测,现在已经达到了国家二类水质标准,现在每年塞罕坝湿地蓄水能力达到了2200万立方米,如果按照每户家庭一年60吨用水量的话,可以满足天津、沈阳等这些城市10万多户居民的用水需要。

  塞罕坝林场现在总面积达到140多万亩,其中这个人造林场占了6成。记者在来塞罕坝林场之前采访了几位北京的市民,市民们明显感觉最近几年侵入北京的沙尘暴数量是明显减少了,其实这与塞罕坝林业人多年坚持不懈植树造林阻止这个浑善达克沙漠南下是息息相关的。

  与内蒙隔河相望的三道口林场全是沙,造林难度非常大,存活率不到一半,但是当地林业工人创造了一些创新林业植树的方式,现在造林成活率已经达到了90%,筑起阻止沙尘暴袭击北京的最后一道生态屏障。

  【中国湿地报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大型系列报道

  提起“湿地”,很多人可能首先和旅游联系起来。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有着美丽风景的湿地在抵御洪水、改善气候、控制污染等方面有着森林和海洋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也被称为“地球之肾”,与海洋、森林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

  [中国湿地报告]关注“地球之肾” 探访湿地保护现状

  到今天,20年过去了,现在中国湿地保护状况如何?中国湿地正在发生着什么样的变化?昨天(21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启动了大型系列报道《中国湿地报告》。报道组将兵分四路深入我国东北华北、东南中南、西北、西南,历时20余天,采访我国境内不同类型湿地。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推出新闻热线4008000088,拨打热线电话即可将您手中的新闻线索第一时间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派出记者调查事件、报道事实、揭开真相。)

版权说明: 转载须经版权人授权并注明来源。联系电话:010-58607240

编辑:张乔

央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