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

牢记初心使命,回望精神谱系,赓续精神血脉,开创美好未来;中国之声推出系列报道《追寻》,追寻一代代“赶考者”的精神密码,聆听新时代“赶考者”接续奋斗的心声。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中国之声系列报道《追寻》,本期关注“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

我和扶贫攻坚精神

原海雀村党支部书记文朝荣孙子文均福:救济粮来到村里时,我的爷爷文朝荣作为村支书,坐不住了,他说:“国家帮我们,我们怎么办?有了党的好政策,自己还要更争气!摆脱贫困,靠的是大家一起干,立下愚公移山志,靠的是下笨功夫治山治水、治穷。”

 

海雀村曾到处是荒山秃岭,如今这里已是万亩林海,成为村里的致富之宝(记者 管昕 摄)

荒山秃岭变万亩林海

仲夏时节,在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河镇乡海雀村,村委会副主任文均福拿着镰刀,行走在万亩林海的巡山护林小道上。这片林海,是他的爷爷、海雀村老支书文朝荣上世纪80年代带领乡亲们种下的。此前,这里到处是荒山秃岭,森林覆盖率不到5%。

贫穷,曾深深地烙刻在海雀人身上。这里缺水,缺电,生态恶化,风沙漫天,村民住杈杈房,衣不蔽体、食不果腹。

1985年,以海雀村为代表的毕节极贫现象,引起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关注。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习仲勋同志作出批示:“请省委对这类地区,规定个时限,有个可行措施,有计划、有步骤扎扎实实地多做工作,改变这种面貌。”

自1986年起,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的扶贫开发在海雀、在赫章、在毕节、在贵州、在全国展开。1988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为主题的毕节试验区建立,开启了一场前无古人的反贫困试验。

海雀村也开始思索如何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村支书文朝荣动员全村人种树:“咱们要想活下去,就得种树。山上有树就能保山下,有树就能有草,有草就能养牲口,有牲口就能有肥,有肥地里就能长出庄稼。”

村民强烈反对,人都吃不饱,谁还有闲心种树?如今已是海雀村护林队长的王光德说:“连我也反对,我家是四口人的地,舍不得拿来种树。老支书亲自到我家来过五六次,动员我种树,他说你如果舍不得,我拿我的地给你种庄稼,把你的地退出来种树。”

王光德是海雀村护林队队长,每天他都要到万亩林海里巡逻(记者 管昕 摄)

白天忙农活,晚上访农家,文朝荣终于做通了群众工作。文朝荣生前曾对记者回忆说:“每天带领200多个青壮年,早出晚归,背起洋芋上山去,砍掉灌木丛,栽上华山松。”

连续奋战三个寒冬,文朝荣带领乡亲们在全村30多个山坡上全种上了华山松、马尾松等树苗。山沟里的生态环境和土壤肥力改善了,村里的粮食产量一年比一年多。长成后的林木价值1.2亿元,村民光采松果每年都有五六千元的收入。

万亩林海已成为海雀村的“绿色银行”(记者 管昕 摄)

2014年,文朝荣因积劳成疾,医治无效去世,享年72岁。安葬他的墓地没有墓碑,正前方是那一片万亩林海。同年,文朝荣被中组部追授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一家三代投身扶贫一线

党的十八大召开不久,党中央就突出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在贫困的老乡能不能脱贫”,承诺“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拉开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的序幕。海雀村的党员干部们一任接着一任干,践行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文家三代人都投入到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村委会副主任文均福认为:“只有甘于吃苦,甘于吃亏,以德服人,做榜样给村民看,群众才愿意跟着你去干。”

海雀村党支部成立的合作社搞起香菇种植项目,覆盖全乡建档立卡贫困户218户(记者 管昕 摄)

海雀村修起了通村公路、串户路,中药材、矮化苹果等产业也红红火火发展起来。2016年,海雀村整体脱贫。这两年,凭借着良好的生态环境,海雀村的村民们还吃上了旅游饭,不少村民开了民宿。一位村民告诉记者:“去年民宿挣了一万五千多。今年应该要比去年多一半。因为今年开班早,游客也多。”

拥有万亩林海,处处是山清水秀的海雀村搞起了乡村旅游。每到节假日,海雀村都会吸引到村里旅游的各地游客(记者 管昕 摄)

上下同心,东西协作: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在赫章的扶贫一线,也奋战着从全国其他地区前来的精锐力量。赫章县2016年与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结对帮扶。番禺区帮助赫章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对接大型超商,帮助赫章的农产品在大都市打开销路。

全体台盟人在赫章县金银山街道一易地扶贫搬迁点捐资援建的金银山少儿活动中心,成为周边社区孩子们的乐园(记者 管昕 摄)

赫章县还是中央统战部的定点扶贫县,台盟中央已先后派驻10名挂职干部到赫章县来帮扶。台盟中央挂职干部、赫章县政府党组成员李志祥说,无论是多党合作的统一战线参与到脱贫攻坚主战场,还是上下同心,东西协作的定点扶贫、对口帮扶,都是我国的政治制度优势。“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各项事业的主心骨,中国共产党往哪儿看,向哪儿引,我们就往哪儿走,往哪儿跟,我觉得这就是制度优势,后边必然是我们的文化有优势,我们的民族精神是有优势的。伟大的制度要反哺伟大的精神。”

海雀村所在的赫章县是全国最后一批脱贫县之一,它和贵州省其他8个贫困县去年底脱贫摘帽,至此,全国24个省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

海雀村群众曾住在“杈杈房”里,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生活(记者 管昕 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海雀村的基础设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家家户户已住上二层楼的黔西北新民居(记者 管昕 摄)

万亩林海郁郁葱葱,青瓦白墙的黔西北民居错落有致,如今的海雀已从过去的“苦甲天下”蝶变为今天的“林茂粮丰”。海雀村正在向全面乡村振兴迈进。赫章县河镇乡党委书记詹以香告诉记者:“这里的产业方向,就是原生态、有机的。我们抓乡村振兴,就是以海雀为示范点来先行先试,让发展好的村庄带动其他村。”

记者手记

我是记者管昕。漫步在海雀村的万亩林海,仿佛置身于天然氧吧。难以想象,这里曾是荒山秃岭。在赫章采访的每一天,我时常被感动和温暖包裹着。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宣言,让生活在这个国家里的每一个普通人,真切地感受到温暖和踏实。乡村振兴的号角已经吹响,伟大的事业将激励更多青年人,投身其中,无悔青春。

监制|高岩

策划|刘钦

审稿|栾红

记者|管昕 陈屹

播音|林溪

音频制作|刘逸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