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2月31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在我们的印象里,冬天的北方好像冷于南方,或者说冷空气对北方的影响比对南方的影响大。那么,这一次的“霸王级”寒潮为什么能够穿越南北方的地理分界线——秦岭的阻挡,长驱直入影响到广大的南方地区呢?中国之声《新闻地理》,有请吉林毓文中学地理教师于浩。

  大家好,我是吉林省生命教育骨干教师、吉林毓文中学地理组于浩。11月热搜榜上一则题为“秦岭,以一己之力挡住南下冷空气”的微博引起热议。古云“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今有“一己之力,阻挡冷气”。但就在这两天,全国人民瑟瑟发抖,秋衣秋裤急忙助力,粤闽等地更是降温急剧。这背后的原因又是为何?本期《新闻地理》,让我们一起谈谈为何秦岭没能挡住此次冷空气。

  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这条气势磅礴横亘在中华大地上的秦岭。

  我们都知道,大致北纬34度的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同时也带来了南北方的地理差异。自然地理方面,非比寻常的秦岭既是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也是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同时也分隔着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人文地理方面,小到粽子的甜咸口味,大到农业生产的水旱田格局都和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那么,秦岭究竟是如何挡住南下冷空气的呢?

  东西向1600多千米的秦岭由于较高的海拔,其实对南下的冷空气和北上的暖湿气流都有着一定的阻挡作用。来自高纬的冷空气长途跋涉到这里的时候,已经消耗了很多元气,遇到高大的秦岭后更需卯足力气翻山越岭,艰难爬坡时更是让冷空气垂头丧气。所以,不够强劲的冷空气历经考验后,势力便会大大减弱。即便全力翻跃了秦岭,紧随其后的大巴山也同样让冷空气望而却步。因此,秦巴山地在冷空气阻挡方面作用不容小觑,同时也为南部川蜀地区天府之国的美誉达成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但是,值得明确的一点是,并不是所有的冷空气都能被秦岭所阻挡。一旦遇到了超强冷空气,秦岭有时也会“心有余而力不足”。

  据了解,广东气象部门在29日将寒潮预警升级为橙色预警。受此次寒潮的影响,粤北和珠三角北部最低温度在-2℃~4℃之间,其中偏北的山区气温将降至-6℃~-3℃。究其根本原因,还是本次来自蒙古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实在足够强劲。同时,广大东南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相对低平的第三阶梯,无论是大别山还是武夷山,抑或是南岭,由于其自身的山体走向和较低海拔高度,对于冷空气的阻挡作用都比较微弱。此时的秦岭呢?一方面,中部的秦岭去阻挡东部的冷气可能有些鞭长莫及;另一方面,面对又厚又强的冷空气,秦岭也只能阻滞其南下的速度。但最终冷空气堆积一定厚度之后,还是可以翻越山脉影响我国广大南方地区,甚至可以一路南下影响到南海及东南亚地区。这也解释了位于北回归线南部的粤东南地区被划分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根本原因,并不是夏天不够热,而是冬天可能有点冷。

  目前,北方局部地区已冷到发紫,粤闽等地以干晴天气为主,幸运地躲过了湿冷的“魔法攻击”。寒潮已经“到货”,各位朋友们要注意保暖,平安跨年哦!

  听新闻,学地理,今天的《新闻地理》就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