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2月26日消息(记者柴华 刘祎辰 杨守华)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临近新年,位于深圳前海的妈湾码头和所有的港口一样满负荷忙碌着。但站在港口前沿,无论是岸桥还是拖车,驾驶室里都空无一人。妈湾港智慧港项目操作负责人林敏介绍:“我们所有司机这一块全后撤到办公室,从蓝领已经变成了白领。”

  妈湾港原本是一个传统的散杂货码头。今年八月,妈湾智慧港完成升级改造,正式投入使用,成为我国首个由传统码头升级改造而成的自动化港口。改造前,司机们需要每天在50多米高空中的狭小驾驶室内工作八小时,每人负责一台机器。如今,他们在宽敞的控制室里工作,每人可以负责的厂桥则增加到了三台。妈湾智慧港操作员胡子健说:“操作画面的回传和我们对于通讯的时延是要求非常高的,要求是10毫秒,但是我们在用5G测试的时候已经达到了7毫秒,比传统地用司机上去操作的会更精准、更直观。”

  根据测算,5G智能升级改造后,妈湾港口配载效率比人工提升15-20倍,现场作业人员减少80%,进出口通关效率却提升了30%以上,比全自动码头建设成本减少50%。而这只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七大领域中“5G+工业互联网”应用的一个缩影。

  新基建主要包括5G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七大领域,涉及诸多产业链。

  去年,工信部向四家运营商发放5G商用牌照,中国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而今年无疑是5G建设全面爆发的一年,无论是政策支撑、网络建设、市场竞争还是应用创新,中国5G产业都引领了全球信息通信建设的高潮。工信部副部长刘烈宏日前透露,中国已经建成全球最大的5G网络,累计已建成5G基站71.8万个,推动共建共享5G基站33万个。“固定和移动宽带全面普及,移动通信技术后发赶超,网络速率已位居全球中上水平。5G商用加快推进,我国通信业实现了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刘烈宏说。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电信业务总量和去年同期相比,大幅增长18.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5%,其中5G投资占比近四成。与此同时,产业界积极探索“5G+工业互联网”“5G+人工智能”等融合应用。工信部不久前公布的数据显示,应用于工业互联网的5G基站数量已经超过3.2万个。工信部部长肖亚庆介绍:“全国建设项目超过1100个,涌现出机器视觉检测、精准远程操控、现场辅助装配、智能理货物流、无人巡检安防等一系列应用实际成果。领先企业推进5G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的积极性不断提升,应用范围向生产制造核心环节不断延伸,覆盖行业和领域日趋广泛。”

  新基建同样为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带来极大的刺激,促进了更多技术的应用落地。在广州市地铁21号线天河智慧城站,一名乘客在自动智能售票机前说出了自己想要去的目的地,售票机上的屏幕很快就出现购票的金额和地点,乘客可以直接购买,而整个过程用时不到10秒钟。市民李女士告诉记者:“现在只要说出站台的名字,然后告诉我多少钱,直接付款,以前要花2-3分钟的时间。”

  同时,站台门智能信息屏还会显示等车时间、车厢的客流密度等信息,便于乘客选择合适的车厢乘坐。市民陈先生说:“我可以通过屏幕看到车厢的拥挤状态,尤其是在上下班的时候,我可以找到比较宽松的车厢。”

  商汤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执行总监马堃表示,一年多以来,研发人员每天都加班加点,他们要把其他领域已经成熟运用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地铁的乘客服务和日常管理中。马堃说:“从去年开始,新基建的概念在轨道交通进行了大面积覆盖,对于智慧地铁的需求是非常旺盛的。”

  佳都新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刘佳则表示,这样旺盛的需求也给企业的发展带来更多机会。“2018年,新基建的合同规模占公司总合同大概是40%,2019年就占到了70%多,今年预计会突破80%,所以增长的速度非常快。”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充电桩的增长同样亮眼。国家电网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1月,智慧车联网平台已接入充电桩超过103万个,覆盖全国273个城市,服务电动汽车消费者550万人,成为全球覆盖面最广、数量最多、服务能力最强的充电桩网络。

  而随着新基建领域投资的加快,国内各产业转型发展的动力也明显加快,新基建对内需的支撑作用带动了工业品需求持续回暖。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区域现代化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何雨说:“前三季度按江苏固定资产投资领域出现‘一升一降’,‘一升’是高新技术产业投产业投资保持两位数增长,‘一降’是整体投资因为受疫情影响同比有所下滑,但是这‘一升一降’恰恰反映了江苏经济在疫情倒逼下加速调结构、促转型的表现。”

  当然,新基建的投资和建设并非一帆风顺,比如充电桩的布局过程中,今年以来关于部分充电桩使用率过低问题的讨论持续不断,年中部分5G基站分时段休眠的消息也反映出5G网络投入使用初期的布局、选址以及建设运营成本高的问题。

  但毫无疑问,新基建是未来各类产业发展的基础性平台。短期而言,新基建可以拉动有效投资、对冲经济下行压力;长期来看,新基建通过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的基础设施体系,加快培育新经济、新产业和新业态,面向高质量发展打造新引擎。就在上个月,中国移动宣布,已经建全球最大的5G独立组网。刘烈宏表示,未来2-3年,5G建设发展还将处于持续上升阶段。“坚持适度超前的原则,稳步推进5G网络部署,形成‘以建促用’的良性模式,引导数据中心有序投资、合理布局、扎实推进物联网全面发展,深化农村偏远地区电信普遍服务,加速推进5G+工业互联网,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持续提供坚实的网络支撑。”

  刚刚结束不久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明年需要抓好的重点任务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大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力度。”赛迪智库发布的《“新基建”发展白皮书》预计,到2025年,七大领域新基建直接投资将达10万亿元左右,带动投资累计或超17万亿元。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表示:“数字技术跟实体经济结合是大势所趋。应该说我们最近几年这个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很大的成绩,但主要是在消费端,特别是零售端。它仅仅是个序幕,主场或者‘重头戏’实际上就是生产过程中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的融合,这就是大家现在讲的所谓产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等。这是对我们整个国民经济的一次深度改造,这将会大大地提升整个国民经济的效率,也会为我们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