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系统总结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13个方面显著优势,全面回答了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上应该“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经国序民,正其制度”,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我们说坚定制度自信,不是要固步自封,而是要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让我们的制度成熟而持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究竟“优”在哪里?要做到在守正中创新、在创新中守正,还应如何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百位专家谈中国制度》,特邀百位专家纵论优势、聚焦发展。今天(4日)推出:《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解读专家:吉林大学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周光辉。

  开篇立论

  中国改革开放40年最成功的经验之一是把发展民主和国家治理相结合,不断把制度优势转化成为治理效能,这是中国能够取得经济快速发展、保持社会长期稳定的重要原因。如何通过体制机制的建设,使社会治理制度更加完善,可能是未来改革的重中之重。

  有问必答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作出一系列新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那么,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何如此重要?

  周光辉:它是内生型的制度,这种制度是建立在中国几千年文明基础之上的,又和中国的国情相适应。中华民族的文化所形成的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这是深层结构,这个结构就是传统的中华文明。当代中国的建设,必须要在这样一个维系统一性、考虑整个国家空间有效治理的基础上推进现代化改革、变革。这个制度既符合传统、符合历史,又有效。这个制度无论是从适应性的角度来看,还是从有效性的角度来看,都是我们应该长期坚持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并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如何理解其科学内涵?

  周光辉:所谓科学内涵就是,共产党是一个使命性政党,我们叫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它从建立开始,就是要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是它的根本使命。我们国家坚持党的领导,形成了以党的领导为核心的这样一个领导体制。在外部环境的多种力量作用下,我们又在开放条件下来搞现代化。没有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国家的自主性、主体性就很难保证。我们这样的一个体制就是把选举民主、协商民主相结合,在体制上保证我们国家的领导和人民性有效结合。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了辉煌成就,中国奇迹令世界惊叹。事非经过不知难,中国奇迹为什么能够产生呢?

  周光辉:我们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奇迹,很重要一点,就是我们不断地把制度优势转化成治理效能。比如我们是长期执政的政党,那么中国就可以执行长期的发展规划、长期的发展战略来引领发展道路。世界上有哪个政党能制定出两个100年的目标?只有我们共产党。我们的制度就是党集中统一领导,那么我们就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我们有长远规划,每年又有重点工程,我们可以全国一盘棋来整合力量做事情,保证我们的长期规划重点落实、步步推进。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适应时代变化,既改革不适应实践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又不断构建新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学、更加完善,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在当前,加强社会治理要重点坚持和完善哪些方面的制度?

  周光辉: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之一,就是把发展民主和国家治理相结合。我们的社会治理怎样与国家治理相契合?所以我们提出了共建、共治、共享。但它实现的机制是什么呢?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提出了7个方面。我们未来要在基层社会中,在扩大公众有序参与方面,要有好的机制、好的办法、好的方式,把不同利益群体的诉求都纳入到体制中来,使他们有序地表达。通过协商能形成一个社会的共识,可能这是我们国家在未来社会治理改革方面要寻求突破的。真正做到政通人和,只有政通人和才能真正国泰民安,还需要我们全党努力,全社会努力,还要奋斗!

  数说优势

  联合国发布的《2019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中,中国全领域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对亚太地区经济增长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1978年至今,中国有8亿多人成功脱贫,成为全球首个实现联合国制定的贫困人口比例减半目标的国家,这为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的百年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2019年,中国人的预期寿命达77岁,这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35岁相比,整整翻了一番。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切实保障下,中国所取得的成就令人瞩目。(记者苑竞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