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0月16日消息(记者周益帆)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10月14日开始,《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修正案(草案送审稿)》公开征求意见,为期一个月的公示期内,社会各界可通过北京市司法局门户网站及北京市政务门户网站“首都之窗”查看草案及提出意见。

  相比于此前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草案中关于垃圾新的分类、对餐饮及其他单位场所提出了新的要求,个人不按要求投放且拒不改正的,可罚200元;而一些餐饮、旅馆将可能面临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城市生活中,垃圾分类是必然趋势,北京做好准备了吗?

  生活垃圾,指的是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

  相较于2012年开始实施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此次草案中提出:产生生活垃圾的单位和个人是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责任主体,应当按照“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分类投放,比此前增加了“有害垃圾”的分类。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固体废物处理与环境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刘建国认为,此前条例的基础较好,草案进一步要推进的是如何将倡导落到实处。他表示:“2011年对于分类就有了明确的表述和要求,包括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四分系统。垃圾分类,实际上是一个‘多元共治’的系统。原来以倡导为主,现在的草案当中,有一定的强制性、约束性,对于居民、政府、企业责任都规定得比较清楚。”

  对于餐饮从业者来说,完成这个分类,挑战并不大。霄云路美食街一家火锅店的店长何先生表示,对于分类的工作,北京市相关部门一直都在要求。他说:“餐厨垃圾我们是要分开的,油脂是油脂,餐厨垃圾比如菜叶、骨头等,物业、街道办事处集中分类把它们拉走。”

  记者采访发现,垃圾分类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此前,北京市12000多名区乡镇代表,向市民征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修订工作意见,截至活动结束, 24.3万名群众参与活动,大家就生活垃圾总量控制、强制分类的奖惩措施等内容建言献策。

  据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城建环保办主任郝志兰介绍,有88%的人赞同实施生活垃圾总量控制,有92%的人赞成限制一次性用品的使用,有94%的人认为应当限制商品和快递的过度包装,有90%的群众赞同对违法投放的单位和个人设定罚则,有91%的群众认为应加强信用惩戒。不过,垃圾分类怎么能更有效地推进,还有一定的难点。

  难点一便是如何从倡导转化为强制再发展为习惯。一位食堂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盒子什么的,都会捡出来,不过有时候太忙就顾不上。闲的时候就得捡出来。”北京大兴某小区物业工作人员说:“咱们小区的垃圾桶现在还没特别那种……您能分清,但是有些人分不清,他就会随便投。”

  记者随机采访的很多市民也表示,确实还没想好怎么安排。“分类好是好,但挺麻烦的。一样一样的,家里得摆多少个兜子。”

  针对投放可能出现的问题,草案中特别提出,单位未将生活垃圾分别投放至相应收集容器的,由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责令立即改正;拒不改正的,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个人违反投放要求拒不改正的,处200元罚款。刘建国认为,对拒不执行的责任主体进行约束,是分类落实的重要环节。他说:“过去只是强调对企业、政府有一定的约束处罚,现在要把对居民个人的约束措施也就是罚则都加进去,让居民能够养成这样一个习惯,履行自己的责任。”

  当然,刘建国强调,垃圾分类最终的目的是改善生活环境、绿色可持续发展。因此,城市生活垃圾管理解决源头问题还远远不够。更需要解决的还有各个社区附近的垃圾清运点的分类工作。北京市人大代表陈桂平说:“一定要在源头上进行分类,在中端的清运过程当中,或者末端一定要加大监管处罚力度。”

  转运、处理能否跟得上是垃圾分类落到实处的第二个难点。记者昨天(15日)走访了西城区的一些垃圾清洁站,清洁站工作人员说,清洁站接受的附近居民或单位的生活垃圾,基本上都分好类了。

  但是,在该清洁站下属的一个清运点,记者看到一袋袋垃圾被运来,工作人员将其倾倒在站点的一个地坑翻盖板电动开闭装置中,厨余、纸张、瓶子等各种都在其中。

  工作人员称:“装满了,车就拖走了。有的分了,有的没分,大的厨余不让倒,袋里的就没法管了。”“在这儿没法分,这儿垃圾可多了,那得排多少车啊。”

  此外,在一些细则的具体操作上同样有待进一步解释。比如,草案中引发关注的:一些餐饮服务提供者、餐饮配送服务及旅馆被禁止主动向消费者提供一次性筷子、调羹等餐具及用品,如果有相关行为,由市场监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这一点将如何落实,对于从业者来说,现在也仍是未知数。

  有从业者表示:“一次性的东西,举个例子,比如客人打包的东西怎么办?可能可以用可回收、可利用、质量好的,做餐饮不可能杜绝客人打包这些东西。”

  在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实施三个多月以后,上海发布的数据:今年三季度,居住区达标率已由去年年底的15%提升至80%,居民普遍参与垃圾分类,部分居住区的居民养成良好习惯,已不需志愿者值守。刘建国认为,在细则、执行及硬件配套等工作上,北京各责任主体还需继续推进。他说:“条例出来了,相应的环节、重点问题上的实施细则还得尽快制定出来。后端设施要做好准备,能够和前端的分类形成良性的衔接。能力不足的要赶快把它补上,结构不合理的要进一步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