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新春走基层:改革开放家国40年 ]小岗村,严金昌家的年关

2018-02-16 11:09: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滁州2月16日消息(记者冯会玲 王利)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第40个年头。过去40年,中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奇迹,亿万中国百姓作为这一奇迹的创造者、亲历者,自身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春来临之际,中国之声记者深入基层,走进10个普通家庭,跟他们一起回望40年的家国变迁,共话美好的新春愿景。请看《新春走基层——中国之声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特别节目家国40年》第一篇:《小岗村,严金昌家的年关》。

  安徽凤阳小岗村,40年前就闻名全国的小村庄,如今依然名声在外。75岁的严金昌是当年在大包干契约书上摁下红手印的18个带头人之一,他想不到,时隔40年,他竟成了很多人慕名前来要找的名人。他的五儿子严德双为此格外自豪,“很多游客讲,老爷子你是名人了,我们都是慕名而来的,到你家来看你。听了这句话,心里很自豪。很多人到这里照相、合影。”

  13年前,严金昌在时任小岗村第一书记沈浩的强烈建议下开始办农家乐,没想到,小岗村竟真能迎来四方游客,饭店的生意一年比一年好。严金昌告诉记者:“当时沈浩让我开饭店,我还犹豫呢,我说卖给谁吃呢?他说你开了肯定不错,根据小岗村的发展,以后人气会越来越旺,所以我就信他的话,开一个小农家乐。哪知道人流量越来越多,一年能搞个十几万。”

今天的小岗村

  严金昌7个孩子除了嫁到外地的一个女儿,其他6个孩子分别开了饭店、超市和公共浴室,都在小岗村一进村那一排的商铺里。严金昌的老伴韩秀英坐在五儿子的饭店门口,转个身就能看到儿孙们在眼前说笑、打闹。又到春节,她说现在最愁的就是过年每天都吃啥。

  老太太:哎呦,都吃腻了。

  记者:吃肉都吃腻了?

  老太太:鸡呀、鱼呀、肉啊,都吃腻了,天天吃。从前小孩在一起玩着说,过年喽,去家里吃肉喽,现在天天过年,哈哈……

记者冯会玲、王利采访严金昌的老伴韩秀英

  听老伴说到这,严金昌也忍不住乐,40年前小岗人为吃不饱饭愁,哪里能想到,40年后会为吃肉吃腻了愁。他说从没跟家人讲过,他过得最难过的春节是在1976年,“76年我在外面搞外调,年关没回来。家属在家上街买了2斤肉没舍得吃,好像觉得我没在家,吃了不踏实。过去茅草房上面有钩子,她弄了个篮子挂在钩子上,结果晚上我家猫给扒拉下来了。年初五我回来,我说孩子你年是怎么过的?孩子说的很伤感,哭着说过个年连肉都没吃着,我当时心里特别难受。”

  之后的两年里,能够盼到吃肉的日子就是苦等到过年,平时,除了必须要应付的上工外,严金昌还要带着两个大一点的孩子出去要饭。小的时候跟着父母出去要饭,成家立业了,又要带着自己的孩子乞讨,这样的日子,他过得憋屈极了。严金昌说:“当时去要饭心里很苦恼,农民有田有地,有牛有犁有耙,为什么搞不上吃滴?我们心里不服气,农民不是不会种地,按当时那个政策约束了我们。过去喂猪不超过一头,喂鸡不超过三只。”

记者冯会玲采访严金昌

  1978年,严金昌所在的小岗生产队人均收入只有22块钱,每天的口粮只有2两8钱。穷则思变,就是在那一年的冬天,临近春节的一个寒夜,小岗生产队的18户户主在村西头的严立华茅草屋里就着微弱的煤油灯,在包干到户的契约书上摁下了红手印。严金昌说:“有人说这么干肯定犯法,有的说犯法我们豁出去了,我们收一年庄稼,收半季庄稼,够吃饱肚子,拉出去杀头、坐牢也心甘情愿,无怨无悔,总比饿死强,特别是出去要饭,丢人。”

18位大包干带头人摁了红手印的契约书

当年18个带头人在严立华家摁红手印的地方

  严金昌的老伴不知道村里18个男人那天夜里摁手印时的悲壮,她只记得以前是抱着孩子没吃的愁得哭,1978年后,他们两口子要种30多亩地,经常干活累到哭。

  老太太:分开单干累得也哭。包产到户,更到更夜到夜,几十亩地拼命干。种小麦二三十亩,水稻二三十亩,干到晚上可能天乌黑了才能回家,小孩都在家这里爬那里爬,睡得到处都是。

  记者:一天都没有人管小孩啊?

  老太太:对啊。反正干得有的吃了,不像从前累死了没的吃。粮食吃不掉,你看稻子收几千斤,麦子收几千斤,想不到的事情。

  整整忙活了一年,严金昌一家人迎来了他们记忆中最热闹的1979年春节。严金昌说:“到年关家家都杀猪、杀鸡、宰羊,村里老百姓确实高兴得不得了,你家杀猪请我,我家杀猪再请你,大家在一起喝酒、谈心,说我们今年来个大丰收,明年再怎么怎么干。”

大包干纪念馆

  大包干1982年在全国推广时,小岗人已经迎来了第4个丰收年。严金昌说,终于不再担心吃不饱饭了,他也敢把多余的粮食卖成钱。5个儿子,就靠那几十亩地,盖了5间新瓦房,娶回5个儿媳妇,“那时候盖房子只要几千块钱,三间房不到一万块钱。瓦工在我家干活,一天工资1块钱他就很满足了。”

  靠土地养活一家九口人,严金昌最懂得土地对农民有多金贵。可十几年前村里号召大家土地流转,他听明白政策后,二话不说就签了字。

  记者:对您来讲,依靠土地生活了那么多年,您舍得把土地流转出去吗?

  严金昌:我是怎么想的呢?不管怎么说,土地流转出去以后,收入不减少,而且劳动力解放出来了,劳动力还可以干自己的事情,再不行,我还可以到企业去打工,你还要给我一份工钱,这不等于双赢吗?特别是十九大以后,对农民提出土地的三权分置,农民土地承包权永久不变,土地二轮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这就给农民吃了颗定心丸。

12位大包干带头人摄于2011年9月22日(前排左二严立坤、后排右一关友申已去世) 凤阳县委宣传部郭如亮摄

  当年的18个带头人如今健在的还有10人,踏实享受着儿孙绕膝、颐养天年的幸福,只有严金昌,还被当地的企业聘任为管理人员,每天忙得不亦乐乎。一回到家,他总忍不住要到几个孩子家溜达一圈。已经四世同堂了,逗逗小不点的重孙子可是再惬意不过。

大包干纪念馆里为18个带头人创作的画作

  又一年春节到了,严金昌今年根本不想置办年货的事,家里冰箱做什么菜的食材都有,想吃什么做什么,他要想的可是严家新的五年计划,“在我家,5年以后要盖一个新的小楼。我一年10万,5年就50万,还有以前的积蓄,有100万我可以盖小楼了,哈哈哈……”

编辑: 高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