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全球经济十年来首次出现向好态势 专家呼吁货币政策正常化

2017-12-06 08:22: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12月6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距离外界猜测的美联储加息日期越来越近,下次美联储议息会议将在12月12日到13日举行,美联储候任主席鲍威尔之前曾放言“12月加息理由充分”,因此外界分析,加息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

  2008年的金融危机重创世界经济,随着量化宽松等超常规政策工具的使用,全球已经逐渐走出了危机。2017年全球经济首次出现自金融危机以来稳定向好的态势,预计2017年70%的国家将实现正增长,尤其是一些主要经济体,例如俄罗斯和巴西也出现正增长。其中IMF四次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从6.3%上调到6.8%。

  随之而来的是量化宽松政策的副作用也逐渐凸显,在昨天召开的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年会暨第一财经金融峰会上,与会专家分析,在全球经济回暖的背景下,主要央行的货币政策应该从量化宽松政策中退出,逐步实现政策正常化。

  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说,金融危机后,促使全球走出危机的主要工具是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但这也付出了巨大代价,即主要央行资产负债表急剧膨胀。他介绍,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从1.5万亿美元上升到4.5万亿美元,欧央行、日本央行的资产负债表规模也在扩张。随着全球经济回暖,主要央行的货币政策应该从量化宽松政策中退出。“今年两次提高美联储的利率,这个月无疑将第三次提高美联储利率,2018年会再提高3到4次。欧元区的经济在平稳上升,这就为欧央行的操作提供了空间。日本央行说的很清楚,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要继续。”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指出,金融危机过去近10年,危机进入下半段,未来的两大任务:一是继续解决造成金融危机的各种因素,二是解决危机以来常超规政策的副作用。

  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还指出,全球贸易在2017年出现拐点。过去几年全球贸易增长低于经济增长,贸易比较低迷。不过WTO预测,2017年全球经济增长3.6%,贸易增长3.6%,拐点已经出现。展望2018年,不论是美联储还是其他央行,货币政策正常化是主要议题。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孙国峰表示,新兴经济体也应该撤出宽松措施,尽快恢复货币政策正常化。

  就中国而言,李扬还分析,今后几年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将是主要任务,而风险源头在高杠杆,“去杠杆千招万招,管不住货币都是无用之招,货币供应趋紧是主要趋势。总结一下,国内正处在一个速度下行,但质量和效益提高的过程中,我们主要的问题是金融风险,今后几年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是我们的主要任务。”

  但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认为,投资增速加速下滑才是明年面临的最核心问题。而提升民间投资增速,并不是简单的哪一项政策能够进行的,必须要出台系统方案。“中国经济企稳的基础还不牢,中国企稳的基础依然在于重大基础性改革的出台,而不是简单的目前的稳增长政策。过去的稳增长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是目前投资增速过速、过快下降的原因之一。”

编辑: 倪艳楠
关键词: 美联储;加息;经济;全球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