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3月13日消息(记者张棉棉)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随着本轮疫情高峰的过去,在国家各项政策的推动下,百姓生产生活正在慢慢步入正轨。但企业复工复产也存在不少困难,如何解决这些困难?同时,虽然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形势逐渐稳定,但海外近来的情况颇为不妙,接下来我国又将如何应对?今天(13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首席检查官杨丽平带来了他们的回答。

  目前,企业复工复产呈现出有序推进、积极向好的态势。全国除湖北外的规上工业企业平均开工率超过95%,企业人员平均复岗率约为80%;中小企业开工率已达到60%左右。但企业复工复产过程当中,仍面临一系列困难和问题。辛国斌用“痛点、堵点、断点、卡点和难点”来概括:“一是人员流动存在‘痛点’;二是物流运输存在‘堵点’,‘最后一公里’没有完全解决;三是中小企业现金流存在‘断点’;四是原材料供应方面还存在着一些‘卡点’;五是防疫物资不足的‘难点’。”

  今天,在“地球村”的概念下,经济活动越来越没有国界,而近期国外愈演愈烈的疫情对正在复苏的中国制造业无疑是雪上加霜。对此,辛国斌坦言,现在产业全球化趋势非常明显,欧美等国家疫情的蔓延会对中国制造业发展带来一定的冲击和影响,但总体而言,目前影响可控,将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推进产业链的复工复产,努力把疫情对经济的冲击降到最低。

  辛国斌表示:“如果疫情在短期内能够得到控制,我相信对中国、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有限;如果时间比较长,对中国会有一定的影响。但是,中国是产业规模最大、门类最齐全、国内市场需求最大的一个国家,中国产业发展的基本面一直较好,我们有巨大的内需市场,有庞大的配套齐全的产业门类,我们相信疫情对中国的影响是可控的。”

  如何解决这些困难,助力企业加速复工复产?针对“痛点、堵点”,龙头企业的牵引作用很关键。据介绍,工信部将持续梳理重点领域龙头企业及其核心配套企业名单,将企业反映的重点问题纳入工作专班来推动解决,带动上下游企业“抱团”复工复产。同时,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是产业链体系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产业链顺畅运转不可或缺。因此,将下大力气纾解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进一步降低中小企业的经营成本,特别是切实增强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的动能。

  辛国斌介绍:“将加快5G网络、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等新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在建项目尽快投产达产。我们也将继续跟踪一些重大工程、重大项目,特别是一些重大外资项目的落地实施,进一步带动原材料产业等消费需求。”

  中小企业现金流出现了“断点”,由于产业链环环相扣,一个环节受阻,上下游的企业可能运转起来都不会顺畅。怎样打通产业链上的资金流?杨丽平解释说,产业链复工复产的背后需要一个稳定的资金流。资金流的“堵点”首先是核心企业占用了上下游中小企业的资金,即占款;二是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

  杨丽平说:“‘稳链’得先‘稳头’,抓住核心企业这个产业链的关键。一是支持产业链核心企业自身的发展。我们鼓励银行增加对核心企业流动性的支持,包括增加授信额度,帮助稳定生产和经营。二是通过产业链上的核心企业支持上下游的中小微企业。做法是,通过给产业链上的核心企业授信、贷款,或者是支持其发债,以预付款的形式向上下游企业支付现金,降低上下游中小企业现金流的压力和融资成本。”

  今年前两个月,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新增4.2万亿元。目前,银行业金融机构为抗击疫情提供的信贷支持已经超过了1.4万亿元。据统计,疫情发生后,企业贷款的综合利率水平有所下降,企业新增贷款和已有贷款的实际综合利率在5%以内的企业占51%,融资成本进一步下降。具体到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方面,杨丽平表示,相关扶持政策主要分为存量贷款和增量贷款。在存量贷款方面,对中小微企业不抽贷、不断贷、不压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