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3月4日消息(记者孙冰洁)对新冠肺炎患者来说,除了基本的药物治疗外,无创呼吸机、ECMO(俗称“人工肺”)等重要医疗设备对于重症与危重症患者更是不可或缺。从疫情初发阶段的紧缺到如今的精准投放,“缺口”正在逐渐被填补。据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司长罗俊杰介绍,截至3月3日,工信部重点监测的企业共为湖北(主要是武汉)提供了大概6.5万台(套)医疗设备,基本可满足前方防疫需求。

  肆虐两个多月的新冠病毒引发的症状从轻症的发热、无力、轻咳等,到呼吸衰竭以及一系列的多器官衰竭等重症或危重症,往往只在极短的时间内。在这场与病毒争夺时间的“战役”中,及时的氧疗措施成为挽救患者生命之关键。多位参与新冠肺炎患者救治的医生向记者表示,在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患者一旦出现呼吸困难就需要给予及时的氧疗,保证患者血氧饱和度达到一定数值,缓解病程向重症及危重症转化。虽然当前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向好,但对于重症及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仍是医院最紧迫的任务。

  氧疗救治根据病人病情严重程度大致分为四类:第一,接受鼻高流量吸氧;第二,无创呼吸机供氧;第三,气管插管有创呼吸机支持,进行肺复张和俯卧位;第四,采用ECMO(体外膜肺氧合),ECMO也被称为“最后一道守护者”。因此,氧疗所需的高流量氧疗仪、无创/有创呼吸机、ECMO就成为了救治的关键。但初期病毒肆虐,医院人满为患,大量患者需要呼吸支持。毫无准备的医院,不仅基础防护物资短缺,这些治疗设备更难以应对数量庞大的患者需求。

  在新冠肺炎的临床救治过程中,呼吸机、ECMO(体外膜肺氧合)、P3移动实验室以及移动CT等高精尖设备纷纷上场,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家卫健委规划司司长毛群安告诉记者,这些设备有的是通过驰援湖北的医疗队随身携带,还有的是从全国范围内紧急征调,以及在全球范围内紧急采购等多种方式迅速调集,用于武汉临床救治。

  “呼吸机和ECMO(体外膜肺氧合)主要是为了重症患者提供呼吸支持。P3移动实验室为方舱医院提供核酸检测,由于它可移动,哪儿有需要,移动P3车就可以开到哪儿去,能够快速完成检测任务。移动的CT特点就是灵活机动、高效便捷,这样患者可以就近进行CT检查。”毛群安说。据了解,利用移动P3车一个胸部CT可在3分钟内完成。这些高精尖设备的应用,对于满足一线的救治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缺乏特效药情况下,呼吸机和ECMO在新冠肺炎治疗过程当中意义重大。”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副院长马昕2月12日在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发布会上表示,新冠肺炎病人的肺功能受到明显损害,呼吸机对它进行支持,增加氧气提供,能够让病人肺功能获得最好恢复。此外,有的病人肺功能损害非常严重,ECMO通过体外循环给病人血液里输入氧气,让病人病损的肺能够充分休息。

  除供氧系统不足外,呼吸机等医疗器械的缺乏也严重影响着一线医生的救治。

  “将重症救治设备供应作为重中之重。”2月24日晚,国家工信部在会议上表示,继续下大力气抓好医疗物资保障,在全力保障口罩、防护服等医疗物资供给基础上,下一步将重点开展医疗救治急需的呼吸机、心电监护仪等医疗设备生产供应。

  2月27日,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要求从全国调集ECMO等设备支援湖北。据工信部统计,最近这段时间一共有67台ECMO发往湖北,为武汉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患者救治的设备缺口正在缓解。3月4日,罗俊杰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此前工信部已将疫情防控需要的重点医疗设备大体分为四大类38个品种,其中包括救治设备,也包括检验检查设备、治疗设备以及消毒设备等。疫情发生以来,为了满足湖北特别是武汉以及全国各地抗击疫情的需要,通过组织企业生产、国内调用、社会捐赠以及国际采购等多种方式多管齐下,集中保障大无创呼吸机、高流量吸氧机还有ECMO等重症患者救治设备的供给,努力降低危重症患者的病亡率。

  截至3月3日,工信部重点监测的企业共为湖北,主要是武汉,提供了大概6.5万台(套)医疗设备。包含无创呼吸机、有创呼吸机、心电监护仪、呼吸湿化治疗仪等重要救治设备,基本满足湖北前方防疫的需要,实现了武汉以及相关地市标准范围内的应配尽配。

  而随着确诊和危重症患者的增加,湖北特别是武汉对ECMO的需求还在不断增加。罗俊杰表示,目前工信部也在紧急协调,从国外再进一批新的ECMO赶赴湖北武汉。同时也在密切跟踪设备的到位和使用情况,通过加强国际采购、国内调用等方式,做好设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