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儿童节将至 多地加强困境儿童保障

2018-05-27 16:15: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5月27日消息(记者陈鸿燕 傅蕾 车丽)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六一儿童节即将到来,有一群特别的孩子备受关注,他们可能是因家庭贫困导致生活、就医、就学等困难的儿童,也可能是因自身残疾导致康复、照料、护理和社会融入等困难的儿童,这群孩子被称为困境儿童。

  现在云南、湖南、安徽等全国多地加强困境儿童保障,特别是温饱、物质保障力度不断加大,但是他们仍然需要社会给予更多的关爱。由物质保障过渡到教育、心理帮扶,还有多少路要走?

  走进昆明一所公立学校,初一年级正做课间操,12岁的男孩小楠站在班级最前面带操,“阳光有力”是同学给他贴的标签。可是没人知道小楠经历过炼狱般的成长。8岁,母亲突然离开,10岁,父亲因违法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他的班主任说,小楠在寄养家庭和学校都得到了很好的照顾。 

  由于父亲对小楠已没有监护能力,也没有亲属、朋友愿意承担小楠的监护责任。最初,当地民警只好把他安置在派出所,由干警轮流照料了一年多。但小楠的情绪越来越低落。承办法官杜冰说,2017年6月,昆明市辖区未成年司法成长项目办为小楠找到了合适的寄养家庭。经过公安、检察院和未成年项目办,相互协调了解情况。未成年成长项目办比较关注小楠的成长问题,后来,小楠情绪发生了变化,整个人慢慢恢复起来了。

  尽管如此,小楠还是常常表现出比同龄人更多的敏感。

  在昆明市,由公检法、教育、民政、共青团、关工委、共青团、妇联等多部门组成的沟通部门,成立了未成年司法成长项目办,对困境儿童的保护实行统筹管理。云南省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梁永红提到,对于困境孩子,不过分关注也是一种尊重。“我们关爱一个人需要用对方接纳的方式,如果我们用不接纳的方式去关爱一个人,那会伤害,蹲下来说话、更多地从他的客观成长需要,让他和同龄人平等地生活、学习。”

  1300公里外的湖南长沙雨花区永祥社区一间小小的居民宅里,8岁的女孩小玉正在给外婆表演刚刚学会的手语歌。她的父母都是听力一级残疾,去年父母离异后,她和母亲、外公、外婆一起生活。小玉外婆说,社区不仅帮助小玉母亲找到了适合的工作,还把小玉的入学问题一并解决了。“2016年社区介绍到五一小学去读书,寒、暑假社区都给我打电话,说要外孙女到社区,有4点半课堂、国学讲堂还有很多文娱体育玩的。”

  目前,我国困境儿童保护已经实现了乡村一级建立信息动态台账机制,已经对困境儿童分门别类进行精准帮扶。困境儿童,一个共同的特点是,内心脆弱敏感,心理问题相对较多。长沙雨花区自然岭为此成立了儿童之家,三年来为100多位儿童提供公益心理咨询和辅导。长沙市雨花区民政局副局长余铁光说,困境儿童的心理问题,是帮扶过程中最值得关注的。一是偏执,另一个是内向,这方面的工作现在很重视,要家庭的重视,也要社会的重视,现在雨花区采取儿童之家里面的心理辅导师,对周边的儿童情况进行上门服务,得到很大的改变。

  “加强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建立健全困境儿童保障工作体系”早在2016年已经被写入《国务院关于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的意见》。其中提到,构建县(市、区、旗)、乡镇(街道)、村(居)三级工作网络,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主任佟丽华建议,应该培育更多帮扶困境儿童的专业人员和专业组织。一个县至少应该有一家专业的儿童保护类的社会组织。如果一个县一家专业的儿童保护的社会组织都没有,机制往往容易流于形式,儿童保护最适合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来培育专业的社会组织来开展工作。

编辑: 倪艳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