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静观]虐打孩童的理由

2018-04-28 18:41:00来源:央广网

  距离孕妇蓄意绊倒奔跑的“熊孩子”的新闻仅过去一星期。我实在没想到,“熊孩子”会成为如此高频的新闻关键词。

  昨晚,“小男孩公交车上被男子过肩摔后狂踩头部三脚”的视频在网上热传。事发地为四川遂宁,一名7岁男孩在公交车上反复以脚试探挑衅对面一名穿牛仔上衣的21岁男子,三次踢中后,男子突然站起,将小男孩过肩重摔在地,随即用脚在孩子头部全力踩踏三次,被周围陌生乘客愤怒制止。视频中,小男孩当场瘫软,两次试图站起,均倒下。

  狂躁者、反社会者从来不可能绝迹,以“个案”眼光看待这个残暴的场景,仅仅能诱发气愤和揪心。令人不寒而栗的是“你的孩子自己不教育,自有别人教育”的评论来势汹汹,拥趸者众。

  “正面迎战熊孩子”的论调,从什么时候开始成为一种正确?大概从全社会对孩童经年累月的无底线容忍濒临阈值时萌芽,在真假莫辨的“大战熊孩子二十回合”网帖一次次成为10万+后发酵。“忍无可忍,无需再忍”背后的生态是孩子作的恶往往令受害者无处申冤,尤其恶童家长往往挂在嘴边的“怎么跟孩子一般见识”更是火上浇油。

  凭借有限的信息,公交车上的男孩是最常见的“小恶霸”。在监护人缺位的情况下,他对身强力壮的陌生男子尚且敢无故挑衅,对同龄人和更小的孩子,他的失控大概早已超出旁观者的忍耐。对一个接近学龄的儿童这并非性格的缺陷,而是教养的缺失——这就是袒护和喊打双方唯一的共识:孩子的熊,根本上是家长的熊。

  道德感、责任心双双沦陷的家长是每一个滋事的孩子背后的责任人。为什么挨揍的反倒是懵懂的儿童而非缺德的大人?因为面对孩子,大人有着绝对的体力优势,挨打者无力还手、受伤严重,动手者既安全、又解气。退一万步,如果以暴易暴也算一种正义,正当的打开方式是,每次都揪住熊孩子背后的熊家长干一架,如果民心所向、人人喊打,熊家长自然会反省甚至闭门不出以免挨揍,熊孩子的困扰说不定迎刃而解。公交车上的男青年和他的支持者们,选择甚至不具备明确是非观的体力最弱者,还想伪以“替天行道”的矫饰吗?选战斗力相当的成人暴力相接虽野蛮但平等;虐打一个孩子,这不过是最卑劣的一种行凶。

  本月初,一位媒体人在微博上说了这样一段话,“那天坐地铁,一个中年阿姨,依在门口扶手上,剪指甲!随着嘎奔儿嘎奔儿的脆响,指甲屑飞落在地。我身边站着一个二十多岁的职员模样的男孩,他看一眼指甲阿姨,用力地闭上了双眼,用力地深度呼吸着。”文明不总是容忍,容忍却是文明的一种。在盲从、暴戾、个人至上的路上沾沾自喜的凌弱者,原本也该是一名珍贵可亲的年轻人。(记者沈静文)

编辑: 高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