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静观]不谈钱伤感情

2017-07-27 15:49:00来源:央广网

  有朋友为了家里保姆的事儿非常苦恼,问我,“我对她那么好,她为什么还要辞工?”我一下子兴致勃勃,“说说,怎么个好法?”朋友答,“家里有什么好吃的都让阿姨带回去一份;平时也充分保证她的休息时间。不但每周双休,上个月我们全家出去旅游,还让她好好歇了五天呢。”

  我很不礼貌地笑了。我的朋友,为人简单、心地善良,只是太会推己及人。企事业单位大都按月计酬,各位朝九晚五,还时不时加个班,当然需要雷打不动的双休和年假。家政从业者则完全不一样,干8小时和10小时是不同价码;每周干5天和7天,后者更是多出了四成收入。当然也有阿姨,举家在城市谋生,需要周末的家庭时间。更多的中年、壮年女性,扔下一家需要料理的老小,独自跑来大城市,难道是图每周双休?人家恨不得一天赚两天的钱,赚够了好回老家。你让阿姨双休,让她连休五天,照发工资了吗?

  上周末,山东济南的齐先生在送餐平台“饿了么”下单。一小时后,订单显示外卖已被送到目的地,但齐先生并没有拿到外卖。经历询问、投诉种种波折,他终于联系上送外卖的骑手刘某。刘某坦荡回答,外卖确实在他手里,他是故意不送就点了“送达”,目的是为了治治专门订外卖的人,因为他们不劳而获。在随后发给齐先生的短信中,骑手还“温馨提示”:“砖头不长眼”“这几天小心砖头哦”。

  外卖小哥送餐,到底是在挣钱糊口,还是在做慈善?这位刘姓外卖小哥的思路清奇,想必他在等餐时看到网友们“别让外卖小哥在高温天里奔波”的呼吁,也对自己的生活和命运产生了深深的悲悯。为什么有人在温室里动手指点餐,另一个人却要为此经受高温、严寒、暴晒、雨雪?是因为后者对前者深深的爱吗?不,是因为前者给后者付钱啊。

  互联网时代的残酷和便利,集于几个小小的送餐应用中。“骑手”工作几乎没有职业技能的要求,“骑”大概是唯一的门槛。许多初到一二线城市的年轻人,都以那辆载着红、黄、蓝各色外卖箱的小车为通向新世界的交通工具。这份工作来得太容易又太辛苦。只是许多少年们骨子里压根没想明白自己吃的是什么苦。40度高温下,外卖小哥被禁止进入写字楼内等待,是楼宇物业公司考虑不周;送餐时限即将到来,外卖电瓶车在路上横冲直撞,是送餐平台制度设计的缺陷。这些,不是顾客的错。

  我从来不主张轻视体力劳动者的付出,但引用“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的人,就和我那位苦恼保姆问题的朋友一样,从没感受过“算工分”“计件工资”的压力。外卖小哥的辛苦,靠原始的赚钱愿望来驱动。你这边一身正气说“体谅小哥,高温天里别点外卖”。对不起,体谅反了,小哥需要的是钱,你却在为他奔走呼吁双休和年假。你们在这儿播撒完口头的善良,慷慨归你,亏钱却归小哥。这些年轻孩子需要用一个个外卖盒子叠起来的北京梦、上海梦,有人能赞助吗?

  事实上,绝大多数人从来没有失去过选择的机会。外卖小哥从来都可以选择不接单、歇着,也可以选择不伺候了、改行。这个体系里要说“缺”,缺的是恶劣天气里的竞价机制。40度的天,效仿网约车定价,来5块、10块的加价,“懒汉”、小哥两相欢喜。只不过到那时,呼吁少点餐的网友们估计又会站出来指着送餐平台骂“无良”。都说谈钱伤感情,不谈钱,其实更伤。(记者沈静文)

编辑: 王田田
关键词: 静观;保姆;外卖小哥;竞价机制;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