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静观]为了前程

2017-07-18 16:00: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7月18日消息(记者沈静文)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我在6年前的夜班上做过一篇关于名家书画拍卖的大稿。长夜里,我和同事崔天奇靠着两人之力,找到并采访两名当事人、一名拍卖业内人士,以及画家陈丹青和收藏家马未都,再一字一句独立成稿。第二天,飞来“抄袭”指控,原因是当事人最早在一份报纸上刊登过声明,我们的稿子提到了这份声明、但并没有提到报纸。同行相轻,我们没有获得第一落点,却做出了类似今天的“10万+”,这一切引燃一份“央广记者抄袭”的微博檄文。三千字的稿件中引述了二十来字的当事人公开信,是否构成抄袭?这事最后不了了之。但那几天里,心高气傲的小小记者名誉折辱,最担心的是,对我的污蔑是否会被永久固定?

  对我来说,这是一堂血淋淋的写作规范课,构成我此后所有写作的教训,即便引了十个字,凡有出处,一定注明。比我更需要一堂规范课的,是在福建泉州一场自学考试中因替考被抓的6名贫困生。自去年被抓至今,6名学生向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人民检察院寄去“求情书”,称“如果判刑,我的学业没了,工作没了,我该如何面对老师、同学和父母……”。实地走访调查后,检察委员会认为6名学生系初犯、偶犯,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鲤城区检察院柔性办案,决定对他们不起诉。

  “为了孩子前程”,这个理由足以说服包括当事学生、家长以及老师在内的少数人。问题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前程面前同样人人平等,对这些贫困学生,刑罚能摧毁前程,难道对其他非贫困学生,刑罚就是简历上光彩的一笔吗?照此逻辑,谁没有一个大好前程可珍惜,是否所有贫困生、所有应届生乃至所有学生都可以戴上免罚金牌?逆境中挣扎的命运最容不得一丝过错,从贫寒家境中一步步挪至独立前夕,但愿检察官的温柔能让他们看清自己人生选择的不堪。最该替你珍惜前程的,不是公检法机关,是你自己。

  为人诚信之道,贯穿一生;大学教育,更需提供学术训练。6名贫困生为生活所迫,的确可叹,但为200元报酬,冒“作弊入刑”之大不韪,收益和风险比例已呈畸形,抛开是非观不说,基本的逻辑能力去了哪里?耗尽全家积蓄的贫困大学生,原来前途只值200块钱?坦白说,这样的是非观、这样的判断力,虽让检察机关为之破例,要说“前程”,我实在不看好。

  6年前,我的报道、我的纠纷,让我长久地记恨一份报纸,某种程度上,这也是我职业生命中的当头一棒。这一棒来得早了、来得冤枉,但我也因此早早清醒。问题无论大小,需由肇事者自行承担,这是成人世界的第一规则。念及你前程的仁慈检察官替你免去一罚,但愿你有不辜负的前程,而不是更严重的指控。

编辑: 高杨
关键词: 静观;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