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静观]当我们谈论“婚姻”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2017-07-13 15:01:00来源:央广网

  大多数家庭,尤其是有孩子的家庭,都有过因家务而起的争执。女方对男方说,“你去把碗洗了。”男方目不转睛看着手机说,“等会儿。”好,大战爆发。

  许多男士觉得委屈:我只说等会儿,没说不洗啊,这有什么好吵的?而对他们的妻子来说,人生哪有“等会儿”之说?孩子饿了,立刻、马上就要吃饭;孩子尿裤子了,立刻、马上就得换洗;自己终于从支离破碎的一天中坐下来看一会儿书,孩子睡到一半突然哭了,又得起身,立刻、马上去哄,作为母亲,每一天不得喘息。被这高投入、高强度的生活压迫之余,孩子爸爸一句云淡风轻的“等会儿”,当然就成了最后一根稻草。过日子是讲究对等的,每次吵架最粗暴的逻辑都是,我付出了,你付出了吗?我做到了,你做到了吗?

  婚后如此,婚前当然更讲究。昨天,有人总结出的一条“中国式相亲鄙视链”刷爆朋友圈。在北京,有大量老年人自带板凳和相亲材料,到各大公园相亲角替儿女相亲。“门当户对”是相亲市场的铁律。“京籍、京户”、“中心城区及教育高地房产”、“男性海归”、“女性本科”,被认为是最具竞争力的指标。一些相亲者不仅败在房产、户口等硬条件上,还因为某些无厘头的理由被淘汰,例如,因为“十羊九不全”的民间说法,1991年出生的属羊人士备受歧视。

  婚姻靠的是爱情还是面包?八年前,我和我的搭档因工作一同在扬州,他给我讲了“二十四桥明月夜”,我因此多看了他两眼。年轻男女的恋爱太容易,一个眼神、一个动作甚至一句话,足够催化。但相亲市场历来是残酷的。做媒者从来都要问清双方身高、收入、家庭情况,如果不是大致相当,连面都不必见。而一旦双方真的坐下,打量对方的眼光,又比自然的相识要苛刻很多。自发的恋爱只需要一个闪光点,可以掩盖剩下的种种遗憾;而相亲时,人人目光如炬,你的确有一个优点,可是你同时有五个缺点呀。

  人到中年,我要承认,视线所及,除了少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者,大多数家庭的矛盾其实都是物质的矛盾。我希望我的孩子能自由地爱、自由地选择。作为母亲,我会做好出现最极端情况的心理准备。但我当然也希望,这个他发自内心的选择,恰好能有健康的原生家庭、正当的工作和合理的收入。公园里的老人们没有创造出一种新风气,他们只是把原来台面下打钩比照的表格做成了塑封展板。要说有什么问题,无非是,吃相难看,以及,作为父母,把孩子养到成年就好了,连找对象都要“代子从军”,未免戏太多。

  恋爱有恋爱的语系,相亲有相亲的规则。相亲天然是一件势利、赤裸裸,有时还伤自尊的事,几十年来一贯如此。拿相亲角的冷漠世界宣称“世风日下”,失之偏颇。与其苦劝公园里胸怀儿女婚姻大事的老人们放下“阶层”之见,不如让年轻人脱离“相亲”的磁场。大好年华,自己开口约喜欢的人喝杯咖啡,不好吗?(记者沈静文)

编辑: 王田田
关键词: 静观;婚姻;相亲;阶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