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教育部鼓励中小学公开食品加工过程 盘点各国如何把关校园食品安全

2017-04-04 14:51: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4月4日消息(记者刘乐)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报道,教育部日前发通知,鼓励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在厨房、配餐间等安装监控摄像装置,实现食品制作实时监控,公开食品加工制作过程,自觉接受学生及家长监督。专家表示,孩子的食品安全关系到多方面,大家都应负起责任。

  随着天气逐渐转暖,学校食物中毒和传染病进入多发时段。教育部通知要求各地加强学校和幼儿园食品安全管理和传染病防控工作。同时,也鼓励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在厨房、配餐间等安装监控摄像装置,接受学生家长监督。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刘昕教授认为,这种方法很有必要,同时他也强调,校方应负起责任,“首先是校方本身管理机制的问题,因为有些食堂可能是外包的,不是学校自己管理的,对于这部分食堂的监管,校方应该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尤其是如果出现问题,应该有相应图像可以调取,追究责任时有更多证据。”

  教育部通知还强调,要实行食品安全校长负责制,建立健全校园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明确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和每个岗位的安全职责,层层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加强食堂管理,严格管控各个关键环节。禁止采购和使用无食品标签、无生产日期、无生产厂家及超过保质期的米、面、油等食品原料和食品。对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通知也提出了许多具体要求。

  刘昕教授表示,孩子的食品安全问题尤为重要,各部门都应负起相应责任,“孩子健康一方面关系到祖国未来,另一方面,现在很多家庭依然是独生子女,孩子的安全是父母非常在意的一个问题。把孩子的食品安全做好,才能回应社会对政府的期待。不光是教育部,其他部门也应该切实重视孩子的食品安全,切实承担起监管责任。

  国外相关部门和家长又是怎样监督和关注学校、幼儿园孩子们的餐饮安全的?在校园饮食方面又有哪些具体的规定?首先把目光投向欧洲,看英国是如何监管校园餐饮安全的。在英国,如果商家售卖假冒伪劣商品,他将面对的会是倾家荡产式的惩罚。

  据英国观察员侯颖介绍,英国在食品安全方面的监管有着悠久的历史。首先是立法,在1202年诞生了最早的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此后在1832年英国颁布贫困法、1948年颁布国家卫生法、1984年颁布食品法,而1990年的食品安全法是目前英国主要的调整食品安全法律关系的法律。其范围不仅包括食品本身的安全,还涉及到了成分、标签、销售和储存等内容,另外也赋予相关部门和各个地方当局制定各种规章的权利。除了1990年的食品安全法,英国还制订了各种规章标准和指南,比如1999年的食品标准法、1990年的食品安全法实践指南以及大量有关食品标签成分质量卫生和贸易的标准。虽然没有专门针对与学校和幼儿园的一些政策,但是在英国食品安全工作主要分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两层,中央政府主要包括负责各种有关食品安全的立法工作,由议会和部长负责,各个地方当局以及专门机构人员包括大量的环境卫生官员和贸易标准官员主要负责食品安全法律的实施和执行,同时需要时也会制订各种规章和标准。之后是惩罚,英国也曾出现过一些食品安全的恶性事件,这让英国政府下定决心展开食品行业的打假。如果商家在英国售卖假冒伪劣商品,要面临倾家荡产式的惩罚,英国食品安全法规定:一般违法行为可处以五千英镑的罚款或者是三个月以内的监禁,如果销售不符合质量标准的食品或者提供食品致人健康受损的,将处以最高两万英镑罚款或者是六个月的监禁,情节和后果十分严重的当局也会对违法者最高处以无上限罚款或者两年监禁。

  再把目光投向同样位于欧洲的德国。德国向来以严谨著称,德国人对于食品加工的任何一个环节都有着严格的要求。据德国观察员薛成俊介绍,从原材料开始便有第一轮检测,将不合格的原料剔除,给孩子们的食物更是没有食品安全方面的担忧。

  德国的中小学校大多只上半天课,中午一点多钟就放学回家了,所以很多学校是没有自己的食堂的。早上上学的时候,孩子会捎点吃的,一些放学较晚的学校和幼儿园会和餐饮服务行业合作,从外面统一订餐。吃饭的时候,学生会集中到学校的临时餐厅一起用餐。当然,德国的伙食比较简单,都是套餐,没有太多的花样和选择。不过,学校和餐饮提供商会考虑到合理饮食,营养搭配,比如一般来说,周五都是吃鱼。对于餐饮服务商的选择,完全是由学校自己来决定,会进行综合考虑,如价格、离学校远近以及饭菜的口感等。至于食品安全方面,一般无需学校操心。因为德国的餐饮行业有着非常严格的卫生标准,餐饮行业的业主也要参加专门的资质培训,从业人员需有医生开具的健康证明,还有当地的主管部门的督查人员会不定期的对餐饮场所实施突击检查。一旦发现卫生和安全不达标的地方,轻则罚款限期整顿重则勒令停业,吊销营业执照;造成严重后果还要负法律责任。所以在德国的餐饮行业中很少有人敢去以次充好,向消费者提供不卫生不安全的食品。

  最后把目光投向澳大利亚。澳大利亚很多食堂实际上并不是由单一的食堂大师傅组成。一些人数较多的公立中小学,食堂往往是在一个或者几个大师傅的带领下,由家长作为义工志愿加入的情况下,合力来运营的。如果食堂的大师傅进货过期的牛奶或发霉的面包,由于家长都是义工,并不受工资方面的挟制,所以他们往往会义无反顾地进行反对,要求食堂提供更好更安全的放心食品。

  据澳大利亚观察员胡方介绍,家长的志愿加入一方面可以使食堂的运营成本降低,从而使给孩子的饭菜更价廉物美,另一方面更为重点的是家长子女因为就在学校当中念书,所以家长在准备的食品安全、卫生、营养等问题方面会和子女有直接联系,因此在准备的时候会更加小心谨慎。实际上这也实现了家长对学校食堂运营的监督。另外并不是随便任何一个家长上来就能担任食堂义工的,如果谁想当就能当,这同样是对孩子食品安全的不负责任。任何义工在上岗之前会和正式员工一样参加食品加工课程的培训,并且熟悉食品安全条例。在没有达标的情况下,哪怕家长怀着一腔热情,食堂也会拒绝家长的帮助。除了家长义工的内部监督,外部监督也极其重要。澳大利亚的幼儿园和学校都遵循严格的食品留样制度,以及接受外部机构的定期检查。 各个州的食品安全局和当地的市议会两方面都可以对学校食堂进行检查,确保食堂遵守食品安全的条例。

编辑: 高杨
关键词: 中小学校;幼儿园;校园;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