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9月14日消息(记者刘梦雅 刘泽耕)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地处三江源核心地区的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积极探索“六位一体”的共建共治共享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将生态保护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从“草原牧羊人”到“生态守护者”,当地百姓守住了绿水青山,也搬进了幸福家园。2020-09-14 新闻和报纸摘要全文>>>

 

  巴颜喀拉山北麓,阿尼玛卿山以西,黄河之水从这里出发。早上7点的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太阳还未升起,东方一抹红晕映出雪山的轮廓。摩托车声划破清晨的宁静,穿着巡护队的马甲、戴着红袖标的生态管护员扎西,开始了一天的巡逻管护工作。

  扎西:一方面在牧区捡垃圾,另一方面保护这些水、河边的鸟、动物,我们害怕别人伤害他们。

  玛多,在藏语中意为“黄河源头”,这里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境内河流纵横、湖泊星罗棋布。然而,上个世纪80年代,生态环境问题给“千湖之县”的“眼睛”蒙上了阴影,草场退化也成了困扰牧民们的难题。2016年,我国首个体制试点的国家公园——三江源国家公园设立。一些牧民放下牧羊的鞭子,成为生态管护员。

  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管委会生态保护站副站长韩常鹏:从2010年、2011年草原奖补开始我们就设立了生态管护员,2016、2017年又设置了两批管护员。我们优先把管护员的岗位设置为我们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工资标准是每个月1800元。

  从2016年开始,玛多县对境内30个村154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易地扶贫搬迁。2018年,扎西一家六口搬进了县城旁边噶丹村的新房,“噶丹”在藏语中意为“幸福汇聚之地”。

  扎西:我家有96平方米,4间房子,不缺什么,沙发、茶几、电视都有,安安稳稳、非常幸福。

  四季更迭,“天上玛多”的景色悄然发生变化。通过系统保护,黄河源园区植被覆盖度逐年增加,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湿地面积增加104平方公里,湖泊数量由原来的4077个增加到5849个,“千湖奇观”景象再现。通过发展生态畜牧业和绿色产业等,玛多县成为果洛藏族自治州第一个脱贫县。

  水天一色、鱼鸟欢歌,环境变美了,日子也好起来。对于扎西来说,生态管护员的使命,六年,才仅仅是个开始。

  扎西:我们有这个责任。我会一直做到六十、七十、八十多岁,能活多少我就做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