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3月8日消息 全国两会进行时,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齐聚一堂,就本次大会各项议程展开积极讨论。今年是他们本届任期的第四年,从2018年起,中国之声持续跟踪记录了其中10位代表的履职经历,他们来自社会的各行各业。

中国之声两会特别节目《代表》本期对话全国人大代表朱国萍。她是上海市长宁虹桥萍聚工作室党支部书记,同时也是上海市(居)村委会工作协会会长,曾被誉为上海的“小巷总理”。从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街道虹储居民区退休后,朱国萍已经在“萍聚工作室”干到第四年。

 

“下接地气,上接天线”,老百姓办事更方便

记者:过去这一年您所在的社区或者周边,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朱国萍:变化很大,因为我现在周边就是精品小区,现在的老百姓办什么事情都是在周边,“15分钟生活圈”基本可以搞定日常生活需求。

记者:过去这一年您自己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朱国萍:我在这个岗位上三十几年,天天真的很忙,经常晚上忙到一两点。这几年的变化,通过为社会服务,我了解到最基层、最底层的事情,可以说“下接地气,上接天线”,了解百姓的生活。在这几年的工作中精力很充沛,也很开心。

记者:过去这一年最让您感动的事情是什么?

朱国萍:这几年我最感动的事情也是最难忘的,是2019年11月2日,总书记到虹桥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在总书记边上,最高兴的就是总书记提出的,“我们走的是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道路,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总书记的讲话为我们的民主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记者:这次开全国两会之前,有多少人找您提诉求,让您向大会来带话?

朱国萍:我们很多居民还是比较关心国家大事的,不仅涉及到法律,也提到在生活中碰到的不开心的事情,要和代表来反映。在这当中,信件很多,电话也很多,亲自过来反映问题的也很多。

记者:今年听政府工作报告的时候,您在哪画了“重点”?

朱国萍:我最关心的是推进卫生健康体系的建设。总理的报告也提到了加强全科医生和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基层社区居民平常看病就在社区医院,总理也关心到我们全科医生要加强学习,基层社区医院配置医疗设备。

“信息化”+“人工化”,“新武器”也要讲传统

记者:前两年您接受中国之声采访的时候,当时讲到智能化的话题,说“不能让智能化伤害老年人”。但是疫情防控期间,“健康码”就让很多老年人尴尬,后来这个事情好像才慢慢地被重视。您感觉现在情况在变好吗?

朱国萍:现在的“智能化”比原来逐渐好多了,就像现在虹桥街道率先推出了“智慧相伴”,现在做了十多个服务项目。但是我们做“信息化”旁边经常有志愿者,帮助引导老年人使用智能服务。“信息化”一定是“人工化”的,现在就是要做信息化加人工化。

记者:这个过程当中,社区志愿者其实也发挥了很多作用。您说这些年轻人形成了新的社区服务专业队伍,您觉得跟这些年轻人交往的过程当中,你们的管理理念或者做法上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朱国萍:大概是年龄差别造成的。年轻同志的思维比较活跃,学历很高,信息化接受程度也很高,这是老同志没法比的。但是老同志的做法也不过时,居民区应该既有一半信息化,也有一半传统化。

记者:我看报道说,您的“萍聚工作室”希望在社区工作上起到传帮带的作用,“萍聚”这个名字是您起的吗?

朱国萍:是的。有领导建议我叫“朱国萍工作室”,我不肯,因为我不可能做一辈子。我们要做好传承,“萍聚”的意思是“萍水相逢,凝聚在一起”。将来我不做了,后人还要做。

记者:您以前长期工作的虹储社区是个老社区,社区里面形成熟人社会之后,很多事情好商量。但是现在上海的新社区很大,人又多,邻居互相不认识,您之前的经验在新的社区管理当中能复制吗?能形成这种熟人社会吗?

朱国萍:应该是可以做得到的。为什么呢?因为你要上门解决问题,肯定需要认识社区的人。如果没有老百姓参与,社会治理就是一句空话。居民干部一定要“串门”,不能通过微信群来讲话,要面对面沟通。社区工作要有新的武器,也要有传统的方式。

记者:就像您说的,信息化和传统化要一起形成合力。

朱国萍:全部靠信息化来管,老百姓是冷冰冰的。要是有一个人反对,这个群就行不通了。

社区工作欢迎大学生,把小事做好就是大事情

网友“淼淼”提问:我想问一下朱国萍代表,关于加快推进老旧小区高楼加装电梯,这件事已经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推进的并不顺利,想请朱代表呼吁政府,在法规方面加大推进力度,并且把补贴明确给低层用户,把这个好事尽快办好。

朱国萍:现在我们装电梯的规定是,百分之多少的居民同意都可以,以前必须所有人同意,社区干部一家一家“做工作”。以前靠“情”解决问题,现在有法律保证是最好的。把安装电梯的工作,从“情”转移到“法”,用法律法规来引导老百姓的思路,事情就会好办一些。

网友“粥粥”提问:朱代表您好,我是一名在校生,如果毕业后去社区工作,我能搞定那么繁杂的工作吗?

朱国萍:有这个想法是很好的,现在的政策对居民工作也很有利。首先你要定下心来,今天做一件,明天做一件,慢慢就积累了工作经验。老百姓的事情看上去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情,但你把事情做好了就是大事情。我们欢迎大学生,居民们也喜欢年轻人。

记者:您从社区退休后又去做了工作室,这下是不是不用退休了,会不会一直干这个事情?

朱国萍:我这么多年工作过来,只要身体允许,我肯定会做。但是做到一定时间,肯定要给“后浪”留出空间了。

记者:按照“十四五”规划,您期待未来社区还会发生一些什么样的变化?

朱国萍: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无论是个人、家庭、社区还是社会,现代化的道路将越走越顺,我们的美好生活将越过越甜,幸福指数将越来越高。未来的社区,智能化肯定会进楼宇、进家庭,每个居委会干部应该把老百姓的公共安全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监制:白中华

记者:王娴

编辑:曹博 温宇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