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3月5日消息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京隆重开幕,近三千名全国人大代表齐聚一堂。今年已是他们本届任期的第四年,从2018年起,中国之声持续跟踪记录了其中10位代表的履职经历,他们来自社会的各行各业。

中国之声两会特别节目《代表》第二期对话全国人大代表张宝艳。2006年,她创立了“宝贝回家”公益网站,十余年来已经帮助数千家庭破镜重圆。

 

像个陀螺转不停,为集民意用遍各种网络渠道

记者:宝艳大姐您身兼数职,这么忙,我在采访您之前还有些忐忑。不知道您平时忙得过来吗,又是怎样分配时间的?

张宝艳:忙得过来。通化疫情时,我们有志愿团队,我更多的是在远程指挥。但有的时候我也觉得头疼,意外时不时地出现,让我很难有固定的流程去分配我的时间。

比如前两天,一位云南的小女孩联系我,有人要拐卖她去给人家做老婆。我得知情况后立马放下了手中的事情,先安慰她,马上协调各方面能够帮到她的资源。好在十天之后,在警方的帮助下,她就找到家了。

记者: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的过程。

张宝艳:对,每天感觉自己像个陀螺,不停地转。我准备了个备忘录,省得忘事儿。同时比较重要的事情就尽量往前先干。

记者:忙的朋友们可以学学宝艳大姐的时间管理。这次距上次采访也一年了,我们设计了一个“快问快答”的环节,简单回顾一下过去一年您的履职情况。第一个问题:这一年您最晚睡的一夜是在几点?

张宝艳:后半夜两三点。

记者:最长多少天没在家待着?

张宝艳:40多天。

记者:这一年有多少人找您反映问题,希望您向全国人大带个话?

张宝艳:反映诉求的人特别多,大多是寻人这方面的。(反映给)全国人大的话,大约有20多件。

记者:回头看过去一年最想感谢谁?

张宝艳:“宝贝回家”的志愿者们。没有他们的鼎力相助就没有这么多家庭得以团圆。

记者:您有没有什么发愁的事情,这一年您最发愁的事情是什么?

张宝艳:最发愁的还是寻亲困难。有的孩子丢的时候太小,记忆很少,寻亲难度就特别大。另外有的孩子长大了,等找到亲人的时候,可能父母已经不在了。

记者:所以您说到的担忧还跟日常的寻亲工作有关。说回您人大代表的身份,去年您的一些建议,包括“人贩子终身追责”“拐卖案件纳入地方政绩考核”,很多都上了热搜。这些话题后来有什么反馈?

张宝艳:这涉及到政策和法律的修订。去年两会后,不少相关部门与我沟通过,他们需要进一步的调研和推进。时间不会特别快。

记者:一位法律界人士认为您对于“人贩子终身追责”的建议与一些已有规定有些重合,“终身追责”的表述也不太清晰。您注意到类似的这些声音吗?

张宝艳:听到过的。我们不可能像专家那样严谨,我们关注的是有这样的现象,希望有一个良好的改善。至于专业、细节的问题,专家说的也有道理。

记者:您提到的很多建议与立法有关,在建议之前,会不会参考一些研究,或者参考专业人士的意见?

张宝艳:肯定有的,也会听取家长、志愿者和其他老百姓的意见。他们都认可“对人贩子终身追责”。对我而言,我关注儿童家庭领域,知道时间越久,对他们的伤害越大,所以希望对犯罪分子的处罚与之成正比。

记者:得到多数人的认可也是您作为人大代表发声的基础。我还记得之前您提到,为了征集民意,您建立了5000人的QQ群,这些群现在还在吗?

张宝艳:还在。5000人QQ群主要是救助重大疾病,我还在关注。但由于精力有限,我就让几个有相关情况的家庭在管理群聊,比我更专业。

记者:您现在征集民意的手段变了吗?依然在用QQ群?

张宝艳:QQ只是一方面,微信也有很多群。很多人从全国各地联系到吉林通化,给我留一些信息,传达想法。比如今年我的一个建议是,将青少年安全防范教育纳入九年义务教育,将自救手段学习纳入必修课程。

上会“建议”继续关心弱势群体,关注社会公平

记者:这是您的一个建议,今年还有什么其他建议?

张宝艳:比如放宽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体检标准。现行的2016年标准规定较为严格,但一些疾病并不影响工作。我们应该注重人文关怀,在就业问题上少些歧视和排斥。

我还提了建立公益托管机构的建议。患有智力障碍、自闭症、脑瘫等疾病的家庭成员常常因需要照料,让家庭生活陷入某种困境,只能靠低保。而低保可能无法保证生活质量。因此,如果能建立集中管理的公益机构,提供康复服务,照顾生活,可以节省人力资源。

记者:这样的公益机构也能托管成年患者吗?我们的社会是否已具备这样的基础?

张宝艳:应该是可以的。每个城市这样的家庭也不是特别多,如果从财政资金拿出一点,问题应该可以解决。周末小孩可以接回家,这样兼顾了专业的康养和亲情的温馨。

记者:这三个建议听下来的感觉就是,您关注社会公平和弱势群体,希望能帮他们一把,这必然与您的过往经历息息相关。还有一个数字我们特别关心,“宝贝回家”去年帮助多少家庭重获团圆?

张宝艳:1200多个,这是去年的数字。

记者:这真的是个挺让人欣慰的数字,真替“宝贝回家”感到特别开心。“宝贝回家”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我也听说有人希望通过此找到家里老人,失散的朋友、战友。“宝贝回家”忙得过来吗?

张宝艳:越来越忙了,但这些事情我们认为值得一做。很多抗战的、抗美援朝的老兵都希望在有生之年再见见当年一起出生入死的老战友。我们有的时候也帮助烈士后人寻找先辈,让后辈知道先辈的事迹和埋葬的地方。这些事都很有意义,所以尽管很忙,我们愿意去做。

记者:意义巨大,同时难度也很大。像咱们“宝贝回家”一共有多少工作人员?

张宝艳:全职工作人员20多人,志愿者达到了35万人。同时我们也利用AI等现代科技、警方和媒体的资源提高效率。我们也需要更多人参与进来。多一分参与,多一分希望。

记者:您不妨在此发布一下参与的渠道,让有意愿的朋友加入其中。

张宝艳:大家要是想加入“宝贝回家”,志愿者可以进QQ接待群,群号是1840533。有志愿者进行指导。

六十岁坚持做公益,不给自己设限

网友“陈胖子”提问:我也是通化的一名青年志愿者,深知志愿服务并不容易。您这么多年坚持做这一件事,就没有过动摇或者想放弃的时候吗?

张宝艳:刚开始那几年常常感到不想做下去。问题很多,还面临误解,遭受攻击。比如有家长把我们当成政府部门,提一些我们达不到的要求。后来慢慢心态也改变了,不会为这些事放弃。

网友“冒牌的帕特里克”提问:张代表您好!我好奇一个事情,有没有您帮孩子找到了亲生父母,把他送回家,但是孩子想回养父母那里去的,如果孩子想在养父母和亲生父母之间重新做一个抉择,会怎么办呢?

张宝艳:我们寻亲只是寻到孩子现在在哪,让他和亲生父母见一面,让他们知道孩子过的很好。孩子回到亲生父母身边的是极少数,因为他难以脱离养父母的环境了,更何况有很多亲生父母为寻找孩子已经倾家荡产。很多亲生父母接受不了孩子不回自己身边,破镜重圆的家庭产生矛盾,我还会帮他们调解,安慰他们“最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每个家庭都能找到自己的解决方案。

网友“铁木真”提问:张代表明年您就六十了,年近花甲,打算再干几年?

张宝艳:我今年就六十了!我感觉我还没老,心态还很年轻。只要我体力允许,能走动,干得动,我就不给自己设一个能干几年的期限,一直干下去。

监制:白中华

记者:王娴

编辑:曹博、王一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