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迎丁酉鸡年 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馆藏文物展及春联展

2017-01-17 14:47: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1月17日消息(记者张庶卓)在丁酉鸡年的新春即将到来之际,中国国家博物馆特举办“凤鸣朝阳——迎丁酉鸡年馆藏文物展”,从丰富的馆藏中,精选出118件有关鸡题材的作品奉献给广大观众。同时,中国国家博物馆与中国书协合作举办“迎鸡年春联展”,共展出58幅作品,字体丰富多样,艺术风貌纷呈。

  鸡常常被人们比喻为凤凰,《山海经·南山经》中描述:“有鸟焉,其状如鸡,五彩而文,名曰凤皇”。凤作为神话传说中的图腾动物,其形象的现实来源之一应是拥有美丽羽毛的五彩雄鸡。鸡位列十二生肖之一,成为禽类的代表,给属鸡的人带来许多美好的遐想。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中提到:“鸡,知时畜也。”鸡能啼晨,被称为“长鸣都尉”,鸡鸣,标志着新一天的开始。在古代,鸡是一种承载德行与正义的动物,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浓厚的神秘色彩。鸡谐“吉”音,意喻吉祥,历朝历代都有正月初一“贴画鸡户上”的风俗习惯,祈求纳福和吉利,这种文化传统一直延续至今。可以说,鸡是中华民族的吉祥物,被赋予了众多优秀的品质,自古以来受到人们的尊敬和喜爱,在中国民俗文化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由于鸡的美好象征和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无论在古代还是当下,以鸡为题材的艺术创作都非常丰富。中国古代文学中有不少描写和赞美鸡的诗句,如五代徐夤《鸡》诗:“名参十二属,花入羽毛深”;唐寅《咏鸡诗》:“武距文冠五色翎,一声啼散漫天星”等。民间有以鸡为题材的对联:“鸡催千里晓,春启万户门”等。在中国的绘画、雕塑和工艺美术中更是常常可以发现鸡的身影和形象——雄鸡报晓的英姿、金鸡独立的美态、母鸡带着小鸡的温馨等等。还有大量的民间剪纸、刺绣等作品都表现了鸡的美丽可爱。

  “凤鸣朝阳——迎丁酉鸡年馆藏文物展”分为“雄鸡报晓”、“金鸡祈福”和“酉鸡新语”三个部分,涵盖了绘画、陶瓷、玉器、青铜器和民间工艺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展现了我国不同时代的艺术特点与魅力。这些作品的创作时间上自新石器时代,下迄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横贯古今,虽都以“鸡”为题材,但是形态不同,风格各异,各具特色。展览用艺术的形式为丁酉鸡年的到来啼鸣报晓,生动活泼,雅俗共赏,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艺术趣味。展览地点位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南14展厅,展览将持续至2月19日。

  春节到了,千家万户都书写“春联”。书写“春联”在中国有着悠久的传统和深厚的群众基础,“春联”是一种传统文化中既表达意义又具审美价值的文化样式。中国人过年,喜欢热闹,伴随着赶大集,买年货,爆竹声声,同时,在门上张贴大红的“春联”,以辞别旧岁,喜迎新春,期盼来年五谷丰登,家畜成群,家庭兴旺。贴春联这早已成为中国人过年的一种标志。“春联”文字是简洁隽永的诗,是一种特别喜庆的文学表达方式,寄寓着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展望和希冀,张贴春联,品味春联所书写的文字意义和书法的美感,既是一种中国民俗习惯,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方式。用“春联”展这一蕴含着民族文化血脉的形式来辞旧迎新,是奉献给广大公众的一份新年礼物和书法文化盛宴。

  唐张怀瓘《文字论》“文则数言乃成其意,书则一字已见其心。”在此,书写即传播,文字即媒介。诸位艺术家满怀喜悦之情、运用手中之笔,书写心中之声。他们当中既有德高望重、德艺双馨的名家、大家,也有意气风发、风华正茂的中青年才俊。无论是书写端庄典雅、法度严谨的篆、隶、楷书春联,还是挥洒行云流水、跌宕多姿的行、草书春联,都体现着当代艺术家们的独具匠心与别出心裁。客观上展现了“春联”这一传统文化样式在当代发展的成果。这既是一种文化普及,也是一种艺术传承,饱含着我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寄望和祝福。

  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中华文化的“祠堂”和“祖庙”,一直以弘扬、传播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己任,同时关注现实中公共文化的发展。春联作为一种非常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样式,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性。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春联”展,体现了文化自信,用写春联、贴春联的形式来表达心中诗意、表达未来理想、表达实现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愿望。

编辑: 杨璇铄
关键词: 中国国家博物馆;春联展;文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