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阿拉伯之路——沙特出土文物”展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揭幕

2016-12-20 16:46: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12月20日消息(记者张庶卓)由中国国家文物局、中国国家博物馆和沙特旅游与民族遗产总机构共同主办、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承办的“阿拉伯之路——沙特出土文物”展览,2016年12月20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揭幕。

  这是中国与沙特阿拉伯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后,中沙双方在文化交流与合作方面取得的一项重要成果,是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重要外展之一,也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第二个以西亚地区历史文化为主题的国际交流大展。

  本展览遴选了近几十年来沙特王国发现的466件(组)出土文物,尝试利用考古学研究成果揭开阿拉伯半岛的神秘面纱,向人们展示发生在这片土地之上的传奇历史和文化传统。展览将持续到2017年3月19日。

  本次展出的考古与文化遗物来自沙特阿拉伯王国多个博物馆的珍藏,是过去四十年间沙特阿拉伯王国考古调查、发掘工作的重要成果,其中不乏震惊世人的发现。

  这些珍贵文物的时代跨度自一百万年前的石器时代开始,经史前时期、前伊斯兰时期、伊斯兰时期,直至近现代沙特王国的诞生,全面反映了沙特境内古代伊斯兰文明和沙特阿拉伯本土考古学文化发生、发展的历史进程。

  本展览的大量文物出土于阿拉伯半岛历代香料之路、朝圣之路沿线,堪称阿拉伯本土文化与东、西方文化之间交流和互动的重要物证。

  2016年1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沙特阿拉伯进行国事访问。双方签署了一系列重要协议,并共同宣布建立中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双方同意加强战略沟通,密切战略合作,巩固战略互信,相互理解和照顾对方重大关切,支持对方维护核心利益。

  此外,双方同意推动文明对话,加强不同宗教和不同文化之间的包容互鉴,扩大两国在文化、教育、新闻、卫生、科研、旅游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现在,中沙双方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共同举办“阿拉伯之路——沙特出土文物”展览,可谓适逢其时。

  “阿拉伯之路——沙特出土文物”是沙特阿拉伯王国推出的最重要的古代文化展览,曾先后巡展于法国、西班牙、俄罗斯、德国、美国等地的著名博物馆,此次来到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则是沙特古代文物在中国的首次展出。对于推动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中华文明与阿拉伯文明之间的对话与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本展览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史前时期的考古发现,主要展示阿拉伯史前时期的武器、雕塑和工具,一些文物的历史可追溯至一百万年前。这些文物中最大最引人注意的是一件石马。据考古学家研究,这匹马的肩部突脊装饰其实是早期的缰绳,这是马被驯化的证据之一。这一发现很可能会改变人们对于马的驯化历史的认识;

  第二部分为欧拉与泰马的考古发现,主要展示欧拉、泰马等阿拉伯西北部绿洲发现的雕像、石碑等历史文物。这里曾是香料之路的必经之地,阿拉伯北部通往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以及通往埃及、地中海东部的商路,都交汇于此。在当地部族的经营下,欧拉、泰马相继发展成为阿拉伯北部的区域文化中心,一系列文物让人们有机会领略到纳巴泰古代文明的传奇风采;

  第三部分为卡耶特法奥的考古与现,主要展示沙特阿拉伯中部地区卡耶特法奥的重要考古发现。卡耶特法奥是古代贸易之路上最为富庶的城市之一,它位于几条阿拉伯南北商贸路线的交叉点上,这里生长着茂密的椰子林,商贸市场、寺庙、墓地遍布各地。对常年生活于茫茫荒漠中的人们而言,这里堪称天堂。无论是埃及式的黄金饰品还是罗马式的门环,卡耶特法奥的考古发现表明,这座位于荒漠边缘的城市曾经孕育了灿烂的历史文化;

  第四部分为塔鲁特的考古发现与迪尔蒙、格拉。塔鲁特岛是阿拉伯东北部最大的枣椰绿洲之一。20世纪60年代,人们在修筑堤道时揭开了一系列重要的考古发现,其中年代最早的遗存可以追溯至公元前2900年,与塔鲁特岛和美索不达米亚之间的商贸往来密切相关;

  第五部分为麦加与朝圣。公元631年,即先知穆罕默德去世的前一年,他离开麦地那重返麦加。后来,这次行动即以朝圣而闻名。公元七世纪晚期,伊斯兰信仰在阿拉伯半岛之外得到迅速发展。为了便于日益增多的信徒前往麦加朝圣,必须开拓更多通畅便利的朝圣路线,此前连接半岛内外的商旅之路往往被改造成了通往圣地的朝圣之路。长此以往,在一些重要的朝圣之路上,驿站、水井、物资补给中心等设施也得以迅速发展;

  第六部分为沙特王国的形成。能够体现沙特第一王国、第二王国的遗物包括一些武器、珠宝以及文字材料。王国的建立者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的一些个人物品也特别展示于此。佩剑、长袍、驯鹰装备等物品让人们有机会真切了解沙特王国建立者的一些个人生活细节。

  由于自然地理环境的限制,阿拉伯半岛的大部分地区都处于热带沙漠气候的影响之下。对于人类而言,这里的生存条件可谓严酷。然而,石制工具、武器等上百万年以来阿拉伯半岛上最早的人类活动遗存,昭示这里有着足够悠久的古代文化传统。

  进入历史时期以后,在香料、宝石、丝绸、茶叶、瓷器等商品贸易的驱动下,香料之路、丝绸之路先后穿越荒漠,贯通于阿拉伯半岛的各个绿洲之间,在古代东、西方世界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沙特地区曾先后孕育了纳巴泰、德丹、格拉、迪尔蒙等古代文明。它们在与半岛其它文明碰撞、融合的过程中不断地演进、积淀,并在与希腊、罗马、美索不达米亚、印度、中国等异域文明的交往过程中,对世界古代文明的发展造成了相当的贡献和影响。

  进入伊斯兰时期之后,麦加、麦地那等宗教圣地更是长期吸引着全世界广大信徒前来朝圣,人们对于阿拉伯半岛有了更多的想象和神往。麦加周边地区发现的一系列考古遗存,让人们看到了伊斯兰宗教信仰对阿拉伯半岛产生的巨大影响。近现代时期,沙特阿拉伯王国的形成,则实现了宗教与世俗政治的理想结合,为这里带来了长久的和平与发展。

  商贸之路与朝圣之路是贯穿“阿拉伯之路——沙特出土文物”展览的两大主题。“阿拉伯之路”展览深刻反映了商贸、宗教以及权力竞逐能够克服一切地理隔阂的道理。人类历史形成于一系列渐次发生的活动,并以其内在互动的关联为特质。古代文化皆非凭空出现,文化间的交流时有发生,甚至持续不断并跨度广远。交流为彼此带来了文化面貌的变化、技术方法的转变以及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千年以来,经济交流、商贸往来与朝圣活动为远至内陆沙漠的阿拉伯半岛各个地区带来了跨区域的发展动力,也造就了阿拉伯独特的文化地理特点。

  本次展出的不少考古遗物曾长期覆盖于荒漠之下,早已消失在人们的集体记忆之中;如今,它们成为沙特各个大学和沙特旅游与民族遗产总机构的研究课题,国际其它学术团体也广泛参与其中。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沙特王国在阿拉伯半岛开展了广泛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在考古学家们的努力之下,一批批重要的考古发现从沙漠荒丘中揭示出来,一件件珍贵的古代遗产得以重见天日。

  本次“阿拉伯之路——沙特出土文物”展览对迄今发现的沙特境内的古代考古学文化进行了全景式的展示和呈现,为中国人民了解和认识沙特阿拉伯王国的古代文化与历史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良机。

编辑: 杨璇铄
关键词: 阿拉伯;出土文物;中国国家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