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砥砺奋进的五年:美好安徽的坚实支撑

2017-06-12 09:23:00来源:安徽日报

  ——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省重大项目建设述评

  新桥国际机场和九华山机场建成通航,引江济淮工程开工建设,京东方10.5代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生产线顺利推进……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聚焦经济社会发展关键环节,着力调结构、补短板、增后劲、惠民生,一大批重大项目建设亮点纷呈,为加快建设五大发展的美好安徽提供了坚实支撑。

  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加快培育优势产业,推动产业升级

  将镜头切入合肥新站区的新型显示产业基地,这里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正在建设的世界第一条10.5代线主体厂房已完成封顶,部分设备已经完成采购,2018年二季度量产;合肥彩虹8.5代液晶玻璃基板后端生产线已实现量产;康宁玻璃两条10.5代液晶玻璃基板生产线正在建设中;惠科年产3000万台液晶整机已建成投产,预计年底能实现年产900万台目标。

  当前,我省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关键阶段。历史多次证明,在经济发展的重要转型时期,哪个地方有效投入持续增长,就能在新一轮转型升级中抢占先机。

  从我省实际看,新兴产业正处于培育壮大阶段,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潜力巨大,加大有效投入,加强重大项目建设,确保重大项目建成发挥效益,至为关键。近5年来,我省投资结构优化趋势明显,“投什么、谁来投、怎么投”进一步明确,一批影响力强、带动性大的项目顺利建设,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加快培育。

  2012年至2016年,全省亿元以上重点项目累计开工8988个、竣工5037个;实际完成投资超4.9万亿元,年均增幅达18%,约占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46.7%。今年前4个月,全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213.65亿元,新开工项目1674个、竣工133个。芜湖奇瑞发动机和变速箱改扩建、合肥宝龙达笔记本电脑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运,京东方10.5代线、合肥富士通微电子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投资规模持续扩大,省重点项目年度完成投资额超万亿元。在项目支撑下,全省5年来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5万亿元,年均增长15.5%,高于全国水平2.7个百分点。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12年的12.7∶54.6∶32.7,发展到2016年的10.6∶48.4∶41,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突破万亿元,较2012年增长了1倍。

  总体上看,安徽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

  建设一批重大创新平台,持续提升创新能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

  新建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等一批大科学装置,解决重大科学问题、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催生变革性技术……瞄准源头创新,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如火如荼,目前各大装置建设前期准备工作稳步推进。今年初,国家发改委和科技部正式批复建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安徽成为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科技竞争与合作的重要力量。

  在重大项目的建设中,我省彰显发展新理念,把发展动力及时切换到创新引擎上来,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聚焦源头创新,建设有重要影响力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产业创新中心,统筹推进“三重一创”,建设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创新成为安徽发展最强劲的增长引擎、最鲜明的时代特色、最亮丽的“金字招牌”。

  集中优势资源,加快集聚发展,按下结构调整“快进键”。我省以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建设为突破口,推动新兴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 2015年,省政府确定了第一批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 2016年8月,省政府确定第二批10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

  2016年,全省24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实现总产值5184.1亿元,增长18.6%,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10.3个百分点。在基地引领带动下,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突破万亿元,对全省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超过40%,对全省经济发展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开工建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芜湖太赫兹工程研究中心等一批重大创新平台,积极争创量子信息国家实验室,完成聚变堆主机关键研究设施方案编制等。推动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合肥中心、联合微电子中心、分布式智慧能源创新中心、大基因中心加快建设,加快建设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

  同时,我省不断完善政策支撑体系,放大资金引导激励效应,推进“三重一创”建设。建设2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确定合肥精准医疗工程等3个重大工程,量子通信专项等3个重大专项,六安金寨先进光伏制造1个重大试验工程。 5年来,我省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区域创新能力连续5年居全国第9位、中部第1位。

  基础设施体系不断完善,发展后劲日益增强,群众获得感显著提高

  沟通长江、淮河两大水系,穿越长江经济带、合肥经济圈、中原经济区三大发展战略区,集供水、航运、生态等功能为一体……去年底,皖豫两省人民期盼多年的重大调水工程引江济淮工程拉开了建设帷幕。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梦想,终成现实。这是我国继南水北调后最大的跨流域、跨区域水资源配置工程。

  从最美高铁合福高速铁路开通运营,到合宁、合武、京沪、合蚌、宁安、郑徐高速铁路以及合肥铁路枢纽南环线和南客站等相继建成,高铁占全省铁路总里程三分之一,“一纵四横四联”的高铁网络已经显现。从盼望已久的4E级现代化空港——合肥新桥国际机场投入使用,到轨道交通建设在全省“多点开花”,现代化立体交通加速构筑经济腾飞跑道。

  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是推动经济持续增长和产业结构优化的“发动机”。在全面小康的征程上,我省不断夯实发展基础,围绕重大战略需求,着力攻破关键核心技术,抢占事关长远和全局的战略制高点。

  5年来,我省在水利、交通等多个领域布局了一批重大工程,基础设施体系持续完善。目前全省共有5个民航机场和1个通用机场;截至2016年底,铁路运营里程达4223公里,高速铁路运营里程由2012年的726公里增加到1403公里,安徽实现了快速铁路纵贯南北的目标,13市16县步入“高铁时代”。全省高速公路达4543公里,“四纵八横”高速公路骨架网基本形成。

  去年12月底,合肥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二期工程开通运营。作为我省第一条城市轨道交通,合肥轨道交通1号线开通具有里程碑意义,标志着我省公共交通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去年12月24日,芜湖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一期项目开工建设,成为我省第2个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

  与此同时,我省民生保障水平持续提高,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人民群众获得感显著提高。

编辑: 徐鹏
关键词: 砥砺奋进的五年;美好安徽

砥砺奋进的五年:美好安徽的坚实支撑

桥国际机场和九华山机场建成通航,引江济淮工程开工建设,京东方10.5代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生产线顺利推进……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聚焦经济社会发展关键环节,着力调结构、补短板、增后劲、惠民生,一大批重大项目建设亮点纷呈,为加快建设五大发展的美好安徽提供了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