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健康频道 > 滚动新闻

央广网

这些药物易导致误诊

2016-07-21 11:10:00 来源:广州日报

  临床上,药物造成误诊的例子很多,病人就诊前或治疗过程中,应用某些药物后,虽然疾病的症状有所好转,但实际上只是一种假象,结果可能造成误诊,延误了治疗,甚至导致严重后果。因此,我们不能掉以轻心。

  镇静药 患嗜铬细胞瘤的病人,早期仅表现为头晕、血压轻度升高等症状,服用地西泮后,症状可暂时好转,但却掩盖了早期的诊断线索。早期青光眼病人用了镇静药后,症状暂时减轻,但也会掩盖病情,影响治疗。

  解热镇痛药 如阿司匹林、APC片等,不少患者随意用于退热,极易掩盖重要病症,造成误诊。又如镇痛药吗啡用于急腹症,有时病情似有好转,其实仍在恶化。另外,吗啡有缩瞳作用,会对头部外伤所致的瞳孔扩大产生对抗与干扰,致使征象未能及时表露,而延误治疗。

  抗炎止痛药 如保泰松用于治疗浅表性静脉炎,病人往往由于症状的好转而忽视进一步检查,查寻病因。要知道其反复发作有可能是体内潜藏着肿瘤。

  抗心律失常药 若长期应用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可使体内积蓄过多的碘,引起甲状腺功能紊乱,而掩盖了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症状。

  抗生素 若胸腔积水患者于发病初期使用了抗生素,很容易造成诊断混乱。因为它能改变某些病的X光特征,使之产生类似于其他疾病的X光征象。

  制酸药 如用西咪替丁治疗胃痛,有时会导致纤维胃镜诊断失误,将胃的溃疡性淋巴瘤视为胃溃疡,从而丧失治疗良机。

  抗凝血药 有些患者发生出血现象,医生易认为是抗凝血药本身所致,但通过深入检查,才发现是潜在性肿瘤或结石、溃疡等引起的。

  为了防患于未然,患者不要擅自用药,必须经医生查清病因后,对症用药,而且品种宜少不宜多。即使病情已有好转,也要辨别真伪,以防发生药物掩盖作用。

编辑:安红丽

关键词:误诊;药物;症状;制酸药;缩瞳;胺碘酮;病人;患者;保泰松;病情

说两句

相关阅读

这10种病最容易被误诊 医生也可能搞错!

疾病不同,但症状可能相似,有些甚至连专业医生都会弄错。胸廓出口综合征的临床症状主要是手臂冰凉、容易疲劳或肩手臂或手有钝性疼痛,一般较难鉴别,建议患者要及时就诊。帕金森病症状有肩膀僵硬、动作缓慢,70%的患者伴有颤抖、姿势失常(身体过分前倾)、步伐变小。

2016-06-23 16:33:00

"双胞胎"孕妇仅产下一子 医院:医生经验不足属误诊

"双胞胎"孕妇仅产下一子 医院:医生经验不足属误诊,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广东揭阳市人民医院近日上演了一出“宝宝去哪了”的闹剧:一产妇从怀孕期间到临产前,多次接受B超检查,均显示为“双胎妊娠”,也就是双胞胎。

2015-11-21 18:14:00

“双胞胎”孕妇最后仅产下一子 医院:医生经验不足属误诊

揭阳市人民医院回应称:经调查,对于术前B超检查双胎的诊断属误诊。

2015-11-21 17:44:00

参与讨论

我想说

编辑推荐

视觉焦点

推荐视频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

点击排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807188 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京ICP证150508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02120007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介绍 | 央广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