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拉登简介
本·拉登的亡命人生
[打印本页] [字号 大 中 小] [关闭] 【进入中广社区】
结“宿敌”
20世纪80年代,本·拉丹加入阿富汗“伊斯兰圣战组织”,在美国支持下抵抗苏联对阿富汗的入侵。1988年,他在阿富汗建立“基地”组织。
1989年苏联从阿撤军,本·拉丹返回沙特,受到欢迎;1990年因伊拉克入侵科威特而触发海湾战争后,他不满沙特政府邀请美国军队驻扎本国而离开。1992年,他流亡苏丹。
本·拉丹深信,阿拉伯世界是美国所主导“恐怖主义”的受害者。阿富汗塔利班政权1996年上台后,他返回阿富汗,着手“招兵买马”、训练武装人员。美联社报道,他每天天不亮起身,关注世界形势,与“基地”成员一同训练;他饮食简单、喜食蜂蜜、热爱骑马。
那10年间,本·拉丹策划并资助多起针对美国目标的袭击。1993年,一名“基地”成员驾驶装载炸弹的汽车袭击纽约世界贸易中心,致死6人;1995年至1996年,美国驻沙特士兵遭遇多起爆炸;1998年,美国驻肯尼亚和坦桑尼亚使馆遭遇爆炸袭击,250多人死亡,美方随后使用导弹同时袭击“基地”位于苏丹和阿富汗的营地;2000年1月,武装人员袭击停泊在也门亚丁的美国“科尔”号军舰,致死17名美国海军陆战队员。
“基地”成员2001年9月11日利用民航客机撞击纽约世贸中心两座大楼和华盛顿近郊五角大楼,致死3000多人,堪称有史以来最严重恐怖袭击。
易“辨认”
对“9·11”袭击,本·拉丹称,“效果”超过他先前预期。
本·拉丹成为美国反恐行动“头号”目标。美方悬赏2500万美元捉拿他。
路透社描述,本·拉丹个头高、络腮胡、面容憔悴,是世界上“最容易辨认”的人。
一些报告显示,2001年10月,阿富汗战争爆发,美方在阿富汗东部托拉—博拉山区搜捕时,本·拉丹险遭一枚炸弹炸死。不过,多数时候,他行踪扑朔,藏身隐秘。
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2009年12月承认,美方不知道本·拉丹藏身何处,多年没有收到以他藏身地为内容的情报。
这十年间,本·拉丹和“基地”二号人物艾曼·扎瓦希里以及其他“盟友”向外界发布60多条视频或音频信息。其中3年,本·拉丹“销声匿迹”,外界一度猜测他已经死亡。
2007年9月,“9·11”事件6周年之际,本·拉丹再次“现身”,在一段视频中声称,美国尽管经济、军事实力强大,却依旧“脆弱”。(黎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