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东海]摆渡温州竹屿岛
图片集锦
更多...
"珍禽乐园":山东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
[连线]明慧:黄骅古贝壳堤海洋古遗迹
东山县整治"三湾" 加快国际旅游海岛建设
三亚治理海水污染 红沙渔排将拆除
[东海]摆渡温州竹屿岛
中广网 2008-09-09   [打印本页] [字号   ] [关闭]
    中广网温州9月8日消息(记者黄立新 陈庚 张国亮)“百岛之县”洞头县位于浙江温州沿海,洞头县竹屿岛几乎离岸最远,竹屿岛是个无人岛,连摆渡的船也没有名字。    

  因为要载客,船身的大半被客舱占据,只有船尾堆着一堆孤零零的渔网。

  开船了,收起铁锚、调整航向,船员动作娴熟。船驶离海岸才发现,4个船员全都是老人。颇为奇怪的是,在温州方言区,老人间竟以闽南话交流。上前一问,得知他们的祖辈从福建出海打渔漂到了这个地方,后定居在洞头这里。方圆100平方公里的洞头岛居民都是祖籍福建。

  海上渡船,风大浪大,那一身的棕红的、黝黑的皮肤就是从小到老打渔的标志,岛上居民的人生经历都打下了海的烙印。船长苏焕国告诉记者,他16岁的时候就开始在船上生活,到18岁,因为是贫下中农,体检又合格,于是参军了,后来调到温州海军陆战队。在海上当了4年的兵,后来回来,又进了一个海产品养殖公司,一直到退休……”

  和他们一样,水手吴才金、舵手叶金满、机械师曾焕甫都还是孩子的时候就开始出海,对那个时候,老人们的回忆有个共同的特点:水很蓝,鱼很多!但后来过度捕捞和环境恶化让他们不得不放弃捕鱼,另找出路。吴才金师傅说,鱼一年产量比一年差,海的资源一年比一年少,为啥呢?海的资源打光了。以前家乡的渔船队伍有四十多队,现在只有八九队,十来队也不到。基本上有的都到外地打工去了。

  好在这几年海洋保护的力度大了许多,当地的海域每年都会实行3个月的禁渔期,曾焕甫说,禁渔成效很明显,打鱼产量也增加了。大家很听话了,没有说一句不满的话都没有。

  他们当过兵、打过工、做过生意,如今,年过半百之后,重体力的捕鱼干不动了,再次回到了船上,选择的是摆渡和渔家乐导游。几位老人见证着海的变迁,也在“渔家乐”兴起的年代重新演绎自己的晚年生活,海,让他们携手,让他们找到了门路。

  苏焕国说,到他船上来过的人来自五湖四海,来体验海上的打渔生活。

  苏焕国指挥,叶金满掌舵、曾焕甫操控发动机、吴才金跑杂,渔船在不好不坏的生意中行驶。每天早晨,他们早早来到船上,和大家一起等待客人的光顾。在颠簸摇晃的船上开始一天、结束一天,靠海吃海,过去是,现在也是。老人们背负着自己生活的压力,却给客人带来大海的快乐。

  竹屿岛越来越近,海水从近岸的浑浊变为近海的碧蓝。就在这摆渡船上我们领略了海边长大的老人在海上养老的辛苦。小船在走,浪花在翻,马达在响,像是唱给老人的坚守之歌,像是唱给我们珍爱海洋的歌。歌声时高时低,摆渡生活会在洞头岛生生不息。

  下船时,船长给了我们一张名片,欢迎我们以后再到他的船上当一回渔民。

来源:中国广播网    责编:高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