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报道 | 品味山西 | 图说山西 | 行走见闻 | 山西名片
最新报道 更多...
·改革开放30年来 山西省奉献原煤近83亿吨
·“第三届全国网络媒体山西行”16日将启动
·山西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山西加快推进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试点工作
行走见闻 更多...
·原生态山西左权民歌走进电影
·大同操场平城遗址为北魏皇宫所在地
·杏花村汾酒酿造工艺正式申报“世遗”
·云冈大景区保护与建设纪实
·太原20个老地名成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山西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最新报道
山西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中广网    2008-10-15 [打印本页] [字号   ] [关闭]
    

  中广网北京10月14日消息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刚刚闭幕,农村改革站在了新的起点上。全会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构想进一步细化,更加具体而明确的奋斗目标把农村未来的美好图景描绘得更加清晰。对农民是福音,对农村是变革,对农业是机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翻开了新的篇章。

  展望未来,回顾以往,山西省新农村建设踏着强有力的步伐一路高歌猛进。"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三晋大地起笔。经过三年的建设,村庄渐渐靓了,钱袋子慢慢鼓了,农民笑了,山西省农村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力促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形成,一条具有山西特色的新农村建设之路正在向前延伸。

  省委省政府心系 "三农",全省上下共谋新农村发展大计

  2005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山西省"三农"工作也迎来了一次历史性的转折。面对这一新课题,省委、省政府全力部署,各职能部门出谋划策,集思广益,新农村建设以最迅猛的势头在全省铺开。

  三年来,新农村建设始终是省委、省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省委常委会议三次研究、讨论事关全省推进新农村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省委、省政府四次召开全省会议总结推动工作,并连续三次出台文件对全省新农村建设做出部署。这些都清晰地记录着山西省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的步伐,指引着山西省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方向。

  组织部门两年间共选派9000多名大学生奔赴农村,今年又选拔1万名大学生到农村任职,并抽调省直机关优秀年轻干部到各县指导帮助新农村建设工作;农业部门突出生产发展,积极推进农村经济建设;发改委、财政等部门积极调整投资方向,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的发展;信息化建设、文体配套设施……各类公共产品在不断向农村延伸,统筹城乡发展的步伐一步步向前迈进。

  村企共建工程更使新农村建设快马加鞭。有垃圾处理厂,有医院、养老院,并且还用上了集中供热系统,朔州市山阴县北周庄村享受着和城市人一样的生活。这些生活设施全部由当地企业金海洋煤矿集团公司投资建设。保证每一个新农村试点村都有企业结对帮扶,已经成为各地的普遍做法。

  繁峙县杏园乡南关村村民乔春平每天奔波在大田、牛场,忙个不停。他说:"建自己的家园,过殷实的生活,我们农民怎能不上心?"搞优质果蔬种植、上健康小区养殖,和乔春平一样,全省村民对发展现代农业投入了前所未有的热情,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已经成为他们自觉的行动。

  三年来,全省干部群众齐心合力,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首批1098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95%以上已经形成明显的主导产业,社会事业等方面得到长足发展;4000个重点推进村绝大部分完成规划,各项建设任务顺利进行。并且这些试点村和重点村村村有特色,日益显现出其示范效应,引领山西省新农村建设走向深入。

  新机制破解新课题,多元投入带活一盘棋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我国总体上已经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近年来,山西省逐步把投资重点向农村倾斜,把农村发展与城市规划统筹考虑,同时鼓励引导各方面力量共同支持新农村建设,通过不断完善新机制,出台新办法,全省新农村建设已经从试点建设阶段迈入了整体推进阶段。

  三年来,全省"三农"投入每年必增,今年省财政预算支农资金增幅达38.2%。据统计,各市、县的"三农"投入也呈现出连年增长的势头。

  阳高县农民吕永斌一家原来住在山沟里,他说: "过去出门过沟跳梁,种地靠天吃饭,现在路平了、房好了,还种上了大棚蔬菜,真要感谢政府的移民搬迁。"

  两年多来,阳高县投资1800多万元,把涉及8个乡镇、27个村的240户困难户集中搬迁,并且为每户都配套了沼气、猪圈和蔬菜大棚。曾经为温饱发愁的吕永斌一家,现在年收入已经达到1.5万元。通过加大财政投入,一大批贫困农民逐步走上了致富之路。

  除政府不断加大投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也是山西省新农村建设的一大亮点。介休市用拉大城市框架的办法带动周边乡镇的新农村建设,通过总投资18亿元的15项重点工程,把周边30余个村划入了城市建设范围。受惠农民张鱼水激动地说:"旧村换新颜,农户变小区。我们种的是农家田,过的却是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以城带乡,正在使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产品逐步与城市看齐。

  在政府鼓励和引导下,工矿企业已经成为山西省新农村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乡宁县煤焦实业投资1.12亿元组建了琪尔康翅果生物制品公司,通过"公司+农户"建设3万亩翅果经济林,每年可为当地农民增加纯收入450万元。据初步统计,山西省参与帮建新农村的企业达到3500个,帮建村3875个。这些企业累计投入资金33亿元,已经为帮建村开展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万多个。

  把生产发展放在首位,以"四化四改""五个一工程"等建设项目为突破口,山西省以每年2000个村的速度重点推进新农村建设,并通过它们有效带动周边农村发展。

  洪洞县秦壁村是新农村试点村,该村抓住蔬菜特色产业不放松,3年发展绿色蔬菜4500亩,带活周边村庄蔬菜种植近2万亩。依靠发展主导产业积聚的实力,秦壁村投资600万元对旧村进行拆迁改造,建起了与全乡农民共享的商贸城和休闲广场,促成了与周边农村的协调发展。

  据省新农办统计,试点村一旦形成主导产业就可带动周边3-5个村庄的跟进发展。省新农办副主任王进仁告诉记者,全省试点村和重点推进村数量已经突破5000个,这些村的率先发展正在把山西省的新农村建设带入整体推进阶段。

  现代农业稳步推进,农村面貌日新月异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现代农业的总思路,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山西省现代农业正在稳步推进。现代农业已经成为山西省新农村建设的一部强力引擎。

  襄汾县新城镇官滩村,素以红枣闻名,但由于缺乏合理开发,红枣这一优势资源并没有为农户带来太大实惠。新农村建设以来,官滩村延伸产业链条,大力发展红枣产业。现在,官滩村年产红枣15万公斤,繁育红枣树苗100万株;全村7支嫁接队伍,活跃在周边乡镇,年收入30多万元;一些村民还利用枣花资源发展养蜂业,年产蜂蜜1万多公斤。通过建红枣加工厂,官滩红枣不出村就可以实现吃干榨尽。由单一出售红枣,逐渐形成了产业链条,这就是发展现代农业带来的变化,官滩村农民仅红枣一项人均年收入已超过6000元。

  村村有产业,村村有特色,"一村一品"是山西省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形式。 定襄县兰台村村民贺鹏彪高兴地说:"通过奶牛交易每年可以增收四五万元。"兰台村是山西省首批新农村建设的试点村,他们积极发展奶牛养殖业,建成了华北地区最大的奶牛交易市场,奶牛交易已经成为当地支柱产业。壮大的农村经济为改善村容村貌、提升生产生活水平奠定了基础,昔日兰台变了模样。贺鹏彪介绍,村里现在有图书馆、体育馆,做饭也用上沼气,农民日子真是越过越牛气。

  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山西省上马了一大批重点项目,粮、菜、果、牧、农产品加工五大产业培育工程,发展现代农业的"四项计划"和"六大工程",2000万亩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工程……通过这些重点项目,山西省在粮食生产、畜牧业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组织化等方面均实现了较大突破。

  忻州市忻府区曹张乡是昔日有名的"盐碱滩、北大荒",粮食亩产只有320公斤。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使曹张乡2.8万亩盐碱地被改良为高产田,全乡平均亩产提高到545公斤。粮食丰产为全乡1.2万头奶牛养殖提供了有力保障,曹张乡因此逐步形成了 "秸秆-奶牛养殖-牛粪肥田-玉米"的循环生态模式。

  农村经济的繁荣促进了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的长足发展。短短几年,农村的面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农民生活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太谷县胡村镇董村,全村农户都住上了砖混结构的新房,有30多户还盖起了别墅洋房。几年前对董村来说还是奢侈品的汽车、电脑、手机等,现在再寻常不过,农民高继廉家已经拥有两辆汽车。他说,在全村733户中自己并不算最好,全村现在已经有家用小轿车46辆、大型运输车130多辆。

  400万农村人口的安全饮水问题得到解决,83%的建制村通了水泥(油)路,91%的建制村通了客运班车,全省实现了"户户通电"和"村村通电话",433.8万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了学杂费,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人口2091万人,78.6万农村特困群众被纳入农村低保范围……这一串串数字是对山西省新农村建设成果最直观的写照。

  新农村建设将会怎样?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到2020年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目标任务,让我们更清晰地看到农村未来的美好图景。

  在山西省,新农村建设业已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上来:省委九届三次全会把农业现代化同新型工业化和特色城镇化并驾齐驱,提出了"三化"协调推进的要求;省十一届人代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把新农村建设列为"四大攻坚"任务之一,重点予以推进。相信,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引下,山西省"三农"必将迎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来源:山西日报    责编:夏恩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