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独家音频 | 最新报道 | 图说给水团 | 团队之精神 | 军民鱼水情 | 人物风采录 | 给水兵故事 | 军民鱼水情 | 人物风采录 | 相关链接
团队之精神 更多...
·勇闯四大沙漠
·在联系实际解决问题上下更大功夫
·把主题教育搞活搞实
·人民军队的永恒主题
·井架前的军人荣誉
·汗水流尽方觉甜
军民鱼水情 更多...
·实践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典范
·南部山区逢盛事 回汉群众饮甘泉
·留在黄土高坡的记忆
·黄土高坡掘甘泉
·捧来清泉献边疆
·“百井维修”工程缓解西海固旱情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团队之精神
中国军人:为消除贫困而战
中广网    2008-01-23 [打印本页] [字号   ] [关闭]
     1995年12月18日,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宣布1996年为“国际消除贫困年”,以促进全球采取行动,在最短的时间内消除贫困现象。他说,贫困问题不解决,全球和平、安全和稳定都将受到影响。

  中国迄今仍有6500万贫困人口。

  面对贫困的潮水,中国军人始终挺起胸膛组成坚强的防波堤岸。

  扶贫!扶贫!扶贫!

  这是一场战争,一场没有硝烟的艰苦征战!

  这是一场春雨,一场润物细无声的爱之甘霖!

  这是一部史诗,一部当代军人为了人民的利益无私奉献的壮美篇章!

  ●苦寻生命甘泉

  水荒连着粮荒,翻开困扰贫困地区人们温饱的历史,又往往是缺水的历史。

  当大多数人在都市的夏日里品着香茗、喝着咖啡的时候,您可曾想到,在祖国的另外一个地方,许多村庄每人每天只能分到一杯地窖水。

  这个地方,就是干旱的西海固地区。

  “君不见走马川,雪海里,平沙莽莽黄入天”,生活在那里的人们渴望水,渴望得近乎疯狂,渴望得含泪远走他乡。对他们来说,水就是生命,就是幸福,就是美丽的家园。

  人民的苦难就是自己的苦难,为了拔掉群众缺水的这条穷根,某给水团官兵转战五个省、自治区,行程32万多公里,踏遍了1700平方公里的土地,钻井500多眼,终于查清了毛乌素、腾格里、巴丹吉林等4大沙漠的水文地质地貌,找出15个大型自流水盆地和6条古河道富水带,直接为大西北40多个县市解决了700万人的生活用水,增加绿化带40余万亩,使224万亩中低产田成倍增收,农田综合效益年均超过5亿元。也就是在这场跨越万里的艰苦征战中,19名官兵致残,6名官兵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在和平建设时期,这是一种怎样的壮烈情怀,怎样的慷慨牺牲啊?为了这茫茫戈壁变绿洲的神话,为了这块失血的土地变得丰腴、肥沃,官兵们甚至是在用生命的热血去润泽、去浇灌。

  为了让西北更多的人们拥有水,官兵们奋战的号角一刻也没有停歇。

  1996年3月,宁夏西海固固原县中河乡。当碗口粗的甘泉从地下150米深处喷涌而出时,91岁的王富仓大爷挤进欢呼的人群,颤巍巍地将一条红绸子挂在井架上。世纪老人的这根红绸很轻,但几乎所有的人都能感受到它沉甸甸的分量。这根红绸将宁夏军区给水团官兵与西海固地区回汉族群众的心紧紧连在了一起。这项“百井扶贫工程”开工后仅仅3个多月,地质复杂、多年一直未能出水的西海固地区已有50多口深水井喷出甘泉。国务院副总理姜春云最近在宁夏考察时,对此壮举感慨万千,挥毫泼墨题下八个大字:“百井扶贫、功在千秋”。

来源:解放军报    责编:李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