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底,杨培华已经入伍13年,按规定可以转业到地方工作。朋友为他在邮电部门联系好工作,月薪1000元,一位在咸阳一家食品公司任总经理的老战友,先后3次来信以月薪1500元的待遇请他加盟。培华动心了。巧合的是,这时候,“百井扶贫”任务下来了,团里随时准备开赴西海固地区。杨培华虽然当了13年给水兵,但像这样一次性成井数量这么多的工程,还是第一次遇到。他更知道这项工程的特殊意义,因此,当连队征求他的意见时,他毅然决定继续留队。
杨培华十分清楚,作出这样的选择意味着什么。父亲患腰椎病已经住院5年,看病花去了两万多元,家里两间破旧土房四处漏雨,还欠了不少的债。他的家庭多么需要他早一天回去,找一份能挣钱的工作啊!可他在给妻子的信中却说:“再坚持一年吧,等我参加完百井扶贫工程再回家。”
谁也没想到,就在杨培华一门心思钻井时,他的妻子患重感冒,持续高烧,最后发展成肺炎。64岁的老母亲用架子车把儿媳送进医院,只好把不满3岁的小孙子小刚锁在屋里,小刚不小心弄翻暖水瓶,手脚及裆部严重烫伤。老母亲怕儿媳知道后加重病情,就把小刚安排到了另一个病房。年迈的母亲一个人照顾俩病号,没黑没明地在两个病房中来回忙碌,最后终于支撑不住,倒在了医院的走廊里。坚强的母亲不愿把家里发生的事告诉儿子,一位好心的护士悄悄向杨培华报告了家里发生的事。
培华心急如焚,可他知道此时工地上离不开他这个代理排长,就从战友那里借来1500元钱寄了回去。寄走了钱,他心里仍堵得慌,就拼命地工作,并向连队提出,所有大夜班由他来上(零点至8点)。寒冷的夜晚漫长难熬,杨培华的手、脚被冻得红肿溃烂,以至于端不稳饭碗,走不稳路。连队决定把杨华培从大夜班换下来,他坚决不同意。也许是长期没洗澡的缘故,他得了一种奇怪的皮肤病,浑身都长了红疙瘩,有的地方溃烂后和衬衣粘在一起,奇痒。他怕领导发现不让上井场,白天把袖口扎得紧紧的,晚上和衣而睡。
历时10个月的“百井扶贫工程”顺利竣工,整整上了8个月的大夜班的杨培华终于走下钻台。望着西海固父老乡亲们灿烂的笑脸,杨培华也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