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图片 | 财经 | 体育 | 音乐 | 书院 | 汽车 | 旅游 | 军事 | 民族 | 台湾 | 教育出国 | 中广在线 | 银河台 | 电子杂志 | 中广评论 | 热点专题 |
| 贵州 | 宁夏 | 新疆 | 甘肃 | 厦门 | 河南 | 吉林 | 内蒙古 | 广西 | 珠海 | 兵团 | 青岛 | 江西 | 浙江 | 江苏 | 深圳 | 大连 | 中国广播报 | 中国广播 | 中国广播音像出版社 | 中国广播广告 |
| 社区 | 论坛 | 博客 | 曝光台 | 中广演播厅 | 广播风景线 | 中广人物 | 特别推荐 | 新闻和报纸摘要 | 中国民歌榜 | 中央少年广播合唱团 |
广播频率: 中国之声 | 经济之声 | 音乐之声 | 都市之声 | 中华之声 | 神州之声 | 华夏之声 | 民族之声 | 文艺之声 银河台: 娱乐 | 精品推荐 | 独家访谈 | 银河盟友 | 往期回顾
首页 | 独家音频 | 最新报道 | 图说给水团 | 团队之精神 | 军民鱼水情 | 人物风采录 | 给水兵故事 | 军民鱼水情 | 人物风采录 | 相关链接
团队之精神 更多...
·勇闯四大沙漠
·在联系实际解决问题上下更大功夫
·把主题教育搞活搞实
·人民军队的永恒主题
·井架前的军人荣誉
·汗水流尽方觉甜
军民鱼水情 更多...
·实践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典范
·南部山区逢盛事 回汉群众饮甘泉
·留在黄土高坡的记忆
·黄土高坡掘甘泉
·捧来清泉献边疆
·“百井维修”工程缓解西海固旱情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给水兵故事
给水兵故事之二:山村喜讯
中广网    2008-01-23 [打印本页] [字号   ] [关闭]
     “你们周末回来吧,解放军为村上打的3眼水井出水了,一眼就在俺家屋背后,三五分钟就能挑上水。村里人不再为水打架了,村子人和谐了,我们家也和谐了。”这是村民张秀兰打电话给正在宁夏广播电视大学上学的大姑娘曹红,在县城上中学的二女儿曹芳、儿子曹栋说的话。

    张秀兰的家在陡坡村北山坡上,挑水要到山沟里几里路远的旱井中去挑。一般情况下,挑一担水来回需一个多小时,而且还是浑水,掺着黄土和细沙,反复用筛子筛,过滤几次后才能饮用。

    2002年,张秀兰因肝病动了一次大手术,熬不住一天24时排队挑水的重活。而丈夫曹会君因为村里工作忙,很少有时间顾及家里,为此,夫妻俩为挑水的事经常拌嘴。因为双休日回家要挑水,没办法学习,大女儿经常埋怨母亲说,如果不挑水,自己能考个好大学。在县城上中学的二女儿曹芳、儿子曹栋也怕回家挑水,已经两个月没回家了。
因为水,孩子们也没少挨打挨骂。

    一次,二女儿曹芳把洗过脸的水顺手泼到院子里,惜水如油的张秀兰为此还打了曹芳一顿。儿子曹栋上初中后怕挑水,有时几个月才回一趟家。

    “为了水,我和掌柜的没少吵架,孩子们没少挨打骂。”每每提起这些,张秀兰都忍不住淌眼泪:“现在好了,三五分钟时间,就能挑来水了,孩子们也能在学校好好学习了。感谢共产党,感谢亲人解放军!”

来源:中国广播网    责编:李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