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内幕调查  |  调查报告  |  妈妈控诉
调查报告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和南方周末报记者联合调查了一起起于一年半之前的脐带血库涉嫌污染事件,这个事件因为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一纸调查结论匆匆收尾。然而十余位年轻妈妈仍未放弃,在她们看来,这是一场以科学探索为名,行商业渔利之实的骗局。
重磅直击
上海市脐血库
宣传资料一
宣传资料二
内幕调查 您现在的位置:内幕调查
揭开上海脐血库经营内幕(五) 自体库存废之争
中广网    2008-01-14 [打印本页] [字号   ] [关闭]
   


一个匿名短信,揭示脐血库存进被污染的血液;

一百多位年轻的父母,在愤怒中寻求真相;

是医学的争论?

还是有意的欺骗?

是对生命的漠视?

还是良知在利益面前低头?


错综复杂的真相背后究竟谁在驱动?


《新闻纵横》、《南方周末》联手调查:《揭开上海脐血库经营内幕》。

           

  【背景提示】

  脐带血含有丰富的造血干细胞,可用于临床移植,治疗白血病等多种血液系统疾病和免疫系统疾病。即将迎来小宝宝的家庭可能都正面临着一个选择:孩子出生时,要不要给他留一份脐血?

 

  中广网北京1月14日消息(记者郭静)上一周的《新闻纵横》,我们报道了上海脐血库经营中存在的严重问题。尽管脐血库的实际经营者——上海干细胞技术有限公司对外宣称,它是一家慈善性质的公益性公司,但记者调查发现,它一直由一家私营公司操纵经营——为了营利,他们把许多本不该收费、入库的问题脐血存入营利的自体库中,而对需要花费成本、带有公益性质的公共库,则限制其发展。在经营中,他们还采用许多违规、欺骗手段,谋取高额利润。节目播出以后,很多听众给《新闻纵横》打来电话,发表看法。

 

  上海听众王先生在电话中说,血液安全关系到人的生命,但令他奇怪的是,身处上海他们却发现,大家似乎都在保持沉默。

 

  王先生:很吃惊!害多少人?而且这种报道,如果不听广播,我们在上海都不能知道这种事啊,因为上海到现在一点消息都没有。我觉得这个事情还是监管问题,主要是上面监管不力才能产生这样的后果。对人民的生命不负责任嘛。他商人就是做生意的,他就要赚钱的嘛,如果你不规范、不监管,那肯定就要出现问题了。

 

  北京的吴先生说脐血保存、移植,专业性太强,很多自存脐血的家长并不了解相关知识,这就给商人炒作谋利提供了空间。

 

  吴先生:包括上海那边卫生局,我觉得挺不负责任的,只知道推卸责任,我觉得这个问题挺值得深思的。自己掌握相关的科学知识,干吗要把这些老百姓都逼成各个行业的专家?这不是挺悲哀的一件事?

 

  辽宁兴城一位姓曹的老人认为,对这种关系到老百姓生命健康的事情,应当加强监管。

 

  曹大爷:这事不是人命关天的事儿吗?我看更令人气愤的不是脐血库这个经营者唯利是图,更让人气愤的是采访上海市卫生局有关人员的时候,他们遮遮掩掩地还找各种说法,就说阳性的血输给儿童,你说这带菌的血给他家孩子输他干不干?他们要好好尽到职责的话,好好监督、好好管理的话,这个事情就不能发生。

 

  自从2001年,卫生部批准在北京、天津、上海、广东等7个省市设置脐带血库,几年来脐血库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目前,除广州脐血库由政府全额拨款、只设立了接受捐赠的公共库外,其他脐血库都像上海脐血库一样,吸收社会资金入股或控股,在设置公共库的同时,开设收费自存的自体库。

 

  据业内人士透露,国内脐血库之所以会形成目前公共库和自体库混合经营的普遍格局,是因为财政投入不足。而监管部门默认这种经营模式,也是希望以自体库的盈余来扶持公共库的发展。但是,在商业利益和公众利益并存并发生博奕的时候,公众利益明显处于下风,商业化经营已把公共库的发展压缩到最低限度。

 

  记者调查发现,上海脐血库在广告宣传中,就一直在做着这样一件事:无限夸大自体库的作用,贬低公共库的价值。

 

  董小姐:捐献的话你是不需要支付任何费用的,但是以后自己也用不到,因为捐出来以后就等于丧失了所有权,万一要用的话,就过来配型,跟没有捐赠过的人一样。

 

  记者:配型成功率高吗?

 

  董小姐:不高。

 

  记者:大概比例多少?

 

  董小姐:脐血的话目前是在七万分之一左右。

 

  记者:七万分之一?

 

  董小姐:对。

 

  记者:那如果是自存的话呢?

 

  董小姐:自存的话就是你支付一定的费用,所有权都是归您的,我们只是帮您保管,对宝宝本人来说呢,他本人不需要配型的,100%符合。万一以后生病的话,直接拿出来就可以用了。肯定自己存好。

来源:中国广播网    责编:唐诗